“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他一边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一边连连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和喜爱。
“白大人,安国侯,你们能将这么多好苗子都送到我白鹿洞来,这是信得过老夫,信得过我们书院啊!”
徐山长对着白初尧拱了拱手。
“这既是我白鹿洞书院的福气,也是我们整个青州的福气啊!”
白初尧连忙还礼,谦逊地说道:“山长言重了。”
“犬子们顽劣,以后,还要劳烦山长和各位先生多多费心管教了。”
徐山长笑道,“教书育人,本就是我辈分内之事。”
一场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入学仪式过后,十四个孩子被各自的先生领着,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学堂。
白露和白初尧一直站在院中,目光追随着孩子们那些小小的、穿着青色儒衫的背影,直到他们转过廊角,再也看不见了,才收回视线。
“走吧。”
白露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嗯。”
白初尧应了一声,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这还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家呢。
两人并肩向书院外走去,身后是朗朗的读书声。
从此以后,孩子们便正式开启了他们在白鹿洞书院的求学生活。
对于他们的学业,白露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
她给孩子们定下了规矩。
平日必须待在书院里,心无旁骛地认真读书,习文学字,听从先生的教导。
而到了休沐的日子,则要全部回到宅子里,跟着她学习另一门重要的学问——算账,以及如何打理家中的各项庶务。
白露并不苛求她的七个女儿个个都能成为名动天下的才女,但她有一个底线:她们必须懂得识文断字,能看懂契书账本。
更重要的是,她们必须懂得如何立身处世,如何管家理财,拥有一份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日,恰逢休沐。
青州宅邸宽敞的大堂里,十四个孩子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八仙桌旁。
每个人面前,都工工整整地摆放着一个小巧的算盘和一本崭新的账册。
白露端坐在主位上,手里也拿着一本账册,正在给他们讲解最基础的记账方法。
“你们看这一笔,”她用手指着账册上的一行字,声音清晰,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听得清楚,“‘购入白云锦二十匹,支银一百二十两’。”
这是采买布料的支出,所以要记在账册右边的‘支’字下面。”
她停顿了一下,确认孩子们都跟上了自己的思路。
“再看这一笔,‘售出成衣三十件,入银一百五十两’。”
“这是我们卖出东西得到的收入,就要记在左边的‘入’字下面。”
“一出一入,都要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