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次,刘羡用张光做主帅,是超乎其余人预料的。毕竟目前刘羡军中,知名的将领非常多,张光固然在关中小有名气,但地位排在他之上的,最少还有李矩、刘沈、何攀、刘琨、杨难敌五人,无论任何一人做主将,众人都没什么异议。而对于张光,大家其实都认为他资历稍浅了一些。
但刘羡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张方虽然有东征的迹象,但是北面的防线尚没有修缮完成,郡内也有大量的军屯需要进行,他需要李矩与刘沈来做自己的助手,安抚军心,完成这件手头的要紧事;二来刘琨与杨难敌都在武都郡内,正忙着剩余的迁民与民屯,也走不开;三来何攀则年岁有些大了,他处理水师这些事务还好,但上了战场,精力上恐怕不能与略阳李氏的这些年轻人相提并论。
当然,想要临时抽调一人做主将,也不是不可。但刘羡心想,与李雄的较量,现在看来,是一场意志的较量,他想在正面用硬实力摧垮自己的自信,那自己就越要表现得举重若轻。从这个角度来说,若张光率军就能击败成都军,这无疑是一击响亮的反击,能大大影响成都军的士气。
而且以刘羡对张光的了解,他在指挥上的造诣是足够胜任的。但想作为一个统帅,主要是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资历不够,另一个是张光机变不足,一时热血上头,可能做出一些不够冷静的举动。但这在一场临时的约战之中,敢于拼杀到底,反而是优点。
综合以上种种考虑,刘羡任命张光作为此战的主帅,并让诸将一起出谋划策,助他事前多做一些准备。
作为征西军司的旧吏,魏浚此时已经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他虽没有和成都军交手过,但也听入蜀的同僚提起过,故而有一定的了解,说道:
“我听说,李雄这些流寇,他们主要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吃苦,耐力好,一般人苦战两个时辰就体力耗尽了,但这些流寇能苦战到三个时辰,极其难缠。”
“另一个,是他们能败而不乱,有几次,西军都已经取胜了,结果追击败军的时候,对方能够在大败之余,再设伏反击,反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战术非常难以预料,张将军要多加提防。”
听到这些话,诸将多直皱眉头,若魏浚所说为真的话。这就意味着,成都军能做更多的战术设计,而汉中军却不好判断对方的作战意图,防要防得更花心思,攻也要考虑对方诈败的可能,导致很难取得足够的成果。
张光思考了一阵后,摇摇头,断然道:“此战本就是试探,眼见为实。他们是老卒不假,我们更是精兵。放眼天下,有什么好怕的?我军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军的人数较少,不能给对方包夹的机会。不如我们临山列阵,与对方接战,我就不信,这群西夷,能冲破我军的铁围!”
张光这么说,是有充足的底气在的。刘羡在得到傅畅的建议后,已经着手在军内筛汰士卒,军中的老弱病残大多被清退下来进行军屯。虽然军屯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军中的缩编已经完成了。原本的七万大军,如今仅剩下三万七千余人。精兵简政后,军队的人数少了,可同样一万人的战力可不比往昔。张光有自信,正面对决,绝对不会输于任何军队。
其余诸将大多也持相同想法,只要临山列阵,缩短战线的宽度,打一个正式的防守反击,莫非成都军能硬生生凿穿防线吗?这是西军都做不到的事情,若是成都军这都做到了,那还打什么?不如就地投降认输算了。
作为阴平的地头蛇,杨坚头也同意这个意见:“我熟知阴平的地形,此地山地极多,地形逼仄,他们既然要来阴平县来争个高低,是自困牢笼,说别的也无用,无非自寻死路而已。”
既然众人都同意,刘羡自然也不反对。
因为约战本就是一次试探,在没有正式试探之前,对待一个未知的新势力,还是应该采用保守一些的手段。如今进入汉中后,地域狭窄,山径难行,众人还不适应于新的环境,而对方却早已习惯了如何在这种情形作战。那就是自己处在劣势,既然劣势,没必要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更多的还是见招拆招。
刘羡猜测,李雄既然主动挑衅,对此次约战,肯定是志在必得。他们将作战地点制定在阴平,显然就是想要在取胜后,并趁势夺取阴平郡,将阴平小道握在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约战,只要能够拖住对手,其实就已经挫败了对方的目标。
刘羡更在意的是,能否利用这一次的约战,演变成新的战事,从侧面寻找突破呢?
毕竟根据情报所得,负责此战的成都太尉李离,是镇守剑阁的主将,而众所周知,剑阁是入蜀最重要的关卡,他一离开,大概意味着剑阁防御有所削弱。自己是否能趁此机会,另辟战场,一举夺下入蜀的大门呢?若是能成功,战略上的主动权就会牢牢为自己把控。
因此,在通过军议的同时,他补充了另一道军令,让军中的五千骑军做好准备,布置在汉中与梓潼交界处,以做照应。若张光合战不利,就出兵止损,若张光合战取胜,就趁机扩大优势,看是否能一口气冲到剑阁关下,伺机夺关。
而后刘羡特地对张光勉励道:“景武兄,此战若得胜,我亲自为你庆功!”
张光也自知机会难得,抱拳说:“必不教元帅失望!”
交代完成后,众将立刻去调兵,为阴平之战做准备。刘羡则准备回府,继续忙着自己的事务。近来马匹有短缺之像,故而他准备在武都郡中划一块牧场出来,专门用来养马。
正在商榷地点之时,忽然有人敲门,刘羡抬头一看,是一名氐人少女,她面色惊慌、胆怯又带着两分高兴。刘羡识得她,应该是阿蝶的侍女,名叫梨花。这让刘羡有些奇怪,因为杨徽爱平日还是比较懂事的,在白日里很少派人来找自己,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进来。”
刘羡正要开口询问,不料梨花已经先开了口,她不懂礼仪,只是微微躬身,然后用一个很快的语速,露出笑脸说:“大人!喜事!夫人有了!”
刘羡还未来得及反应,这个喜事顿时飞一般传遍了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