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洪子诚和杜蓉,林朝阳略显意外。
“你们俩怎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将两人让进了屋子,又给二人倒茶,林朝阳的态度殷勤,令洪子诚和杜蓉心生感动。
“说起来可有两三年没见面了。”
“是啊。
你虽说年年回京,可时间太有限了,轻易也见不到面。”
洪子诚说。
杜蓉性格开朗,见了林朝阳先是相看了他一阵,才说道:“你现在可富态了,有点大文学家的样子!”
“挖苦我是吧?什么大文学家!”
林朝阳笑着说。
“我这可不是挖苦。”
杜蓉的语调爽快而伶俐,表情鲜活,“你现在在国际上的名气越来越大,以前那些名家也没达成这种成就啊!”
林朝阳摆了摆手,“得了,你就别埋汰我了。”
杜蓉笑哈哈的说了两句,便换了话题,跟林朝阳聊起了图书馆现在的变化。
图书馆这种地方,等闲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这几年馆里最大的就是人事变动,谢道源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庄守经,还有不少老人也都退休了。
除了人事上的变化,馆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计算机磁带检索数据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代图书馆系统。
馆员们各个都得学习计算机,不少老同志怨声载道。
“不过总体还是有利的,大家的工作确实是方便了不少。”
杜蓉最后总结了一句。
“时代在发展嘛,大家也得活到老、学到老。”
“没错,是这么个道理。”
洪子诚接着杜蓉的话,问林朝阳:“这次回来,打算哪天走?”
“还没定下来。
文协那边邀请我开个座谈会,时间还没确定。”
“是为了《舌尖上的中国》吧?”
“是。”
聊到这个话题,洪子诚有些兴奋,“你这部书可真给咱们国人提气,这段时间我接到好几封学生的来信,都提到了你这本书,在美国可是相当受欢迎!”
“也亏了当时在《纽约客》发表,杂志影响力大。”
林朝阳习惯性的谦虚一下。
洪子诚说:“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多了,能这么受欢迎的可不多,可惜就是还没在国内发表,是这两天上市吧?”
“是。”
《舌尖上的中国》年后将在内地出版,提前一个多月就已经打了不少图书广告。
“到时候我可得好好欣赏欣赏。”
聊了一阵,洪子诚问林朝阳:“朝阳,我们系里打算给你颁个荣誉博士的学位,你觉得怎么样?”
林朝阳早知今天洪子诚和杜蓉来肯定是有事,只是没想到居然是燕大想给他颁荣誉学位。
他微笑着说道:“这可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