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僵硬的表情缓了缓。
老周和老徐若有所思。
没见过“大钱”的他们,一听到天价投入,脑子差点都不转了!
回过神来,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嘛!
如果能让老王这抠货都心甘情愿投入几十亿,没准真的有百亿级收益!
卧槽,这种天文数字……他们的脑子又不会转了!
王维却已经将目光转向了贺希和陶康俩人。
宇宙看上去可能混乱无序,但制造宇宙的“上帝”,绝对有一张写满什么时候干什么的日程表。
他现在对于敦煌的“超英宇宙”有点放
心了——这俩人,一个擅长规划内容制作,一个擅长规划商业运作——敦煌的“超英宇宙”迎来了两个“上帝”。
王维当然也知道,哪怕是一个长篇电影系列的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本与媒体资源支持,更别提一个电影宇宙的推广了。
实际上,彼世漫威宇宙的成功,本就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如果没有漫威的努力与坚持,最开始的《钢铁侠》就不会出现;
而《钢铁侠》虽然大卖,但漫威的实力还是一般,如果没有被迪宝宝看上,也等不来后面的爆发;
而如果没有迪宝宝的收购,以及相应投入的海量宣发费用,漫威宇宙也不会真的火遍全球……
这是一个滚雪球般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媒体、电影发行商,甚至是周边厂商,都在推波助澜。
所以,那些以为有一个绝世计划就能大杀四方的人,还是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所以,老王他们只看到“漫天要价”,王维却看到了俩人的清醒认识——没钱,就别玩什么“超英宇宙”了。
怎么说呢,他欣赏乐观的人,但更欣赏乐观之前先把困难看清楚的人。
于是他挑了挑眉,道:“说说你们的前期计划吧,如果计划通,你们就要学着怎么花钱了。”
其他人看向俩人的目光顿时又变了。
这话里的意思,王维是认可了他们对这个宏大计划的规划?
毕竟,随着敦煌规模的扩大,内部也开始奉行与五大有点类似的“绿灯委员会”机制——
即,通常情况下,一位制片人会先寻找剧本,开发成一个项目,然后经由多位制片厂高管组成的绿灯委员会审查放行。这一过程通常会经历多次,从项目开发,到剧本定稿,绿灯委员会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多次介入。
在这个机制下,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往往是高管们,而非开发项目的制片人。
而现在,贺希和陶康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却也拥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可见王维对他们有多欣赏。
俩人也懵逼于王维一副“你们怎么说就怎么干”的模样。
对视一眼后,由贺希回答道:“我们打算先通过漫画进行超级英雄的‘集结’,然后改编成电视动画,这样一来,就可以用相关的收视率等数据,来确定哪些情节最受欢迎。”
“同时,动画版的人物和场景设计,也能为电影版的前期准备工作,节省非常多的时间……”
“这个计划好,我支持!”老王眼也不眨就拍大腿同意了。
如果是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计划,他可能还会斟酌一下,现在嘛,相比于电影开发的天价投入,电视动画?毛毛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