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敢答。
孙承宗出列。
“回陛下,袁可立行事素来沉稳。
既有此奏,必为实情。
臣以为,可允。”
说罢,微抬头。
“但户部空缺,太仓仅余三十万两……可否请陛下从内库暂垫?”
群臣大华,自从陛下清理朝堂以来,所抄没的财产全进了内库,一文钱也没给太仓。
在他们看来,陛下可是只铁公鸡。
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臣附议。”
让众臣震惊的是,陛下竟然点头了。
“准奏。
从内库拨银一百万两,调天下物资赈陕西。”
有人松了口气,有人眼中闪光。
自古官商不分家,但凡是能做大做强的商贾,其背后必然站着朝臣。
朝堂上的众人各怀心思。
谁能率先运粮、布、盐等物资入陕,谁就能从天灾中发家。
这可是名正言顺的致富之路,不怪他们动心思。
毕竟其他财路有风险,陛下又是个下手极重的狠角色。
定下物资调度后,崇祯便散了朝会。
崇祯之所以匆匆退朝,一是因袁可立的奏报,让他震惊。
袁老明白了他的意思。
同时也对袁老提出的,拿这一百万两做饵的计划感到佩服。
二是因为,东暖阁内毕自严正候着。
孙元化、王徵、毕懋康三人也已入京。
这几位被称作火器狂人的工匠,若用得好,大明的火器制造必将飞跃。
更令崇祯振奋的是,王体乾方才禀报,宋应星、陈振龙,也将在数日后抵京。
科学之火,终要燃起。
……
随着一批批物资抵达,灾民们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但百姓仍困惑一事。
那杀县令、抢粮仓的白水王二,为何袁阁老迟迟不剿?
不时就会有消息传来,说王二已拥兵上万,连抢七八处粮仓,甚至掠夺了朝廷的赈灾粮。
可袁可立仍无动于衷。
像是把这王二彻底忘记了一般。
与此同时,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的三路大军都已入陕。
他们沿途“借粮借银”。
若借,礼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