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定了定神,发言道:“赵国公既然说到此乃千古未有之举措,全无旧例可循,便当知道由朝廷调拨大军救援所牵连的事体甚广,需要绸缪的事项太多,岂是朝夕之间可以完善的?赵国公这般急切的让房侍郎拿出章程来,反倒会使得房侍郎迫于压力未能尽心思虑从而顾此失彼,殊为不美。”
一番话有理有据,而且完全不给长孙无忌的面子。
李二陛下眼神复杂的瞅了瞅英挺俊朗的庶子,心底喟然一叹。
若是抛开嫡庶之分,这个庶出的三子非但相貌俊朗,做事之果敢睿智亦是诸子当中最像他的……然而就算是世家门阀为了内部稳定都必须有嫡庶之分,何况是天家?
怨只怨这个儿子非是长孙皇后亲生……
长孙无忌被怼了回来,倒也不恼,只是盯着房俊问道:“房侍郎到底有没有章程?”
只要房俊说一句“没有”,那么无论有多少理由,都难免给陛下留下一下办事不力的印象——因为现在灾难即将发生了,你却束手无策,当初为了筹建这个衙门叫得最欢的是你,现在一筹莫展两眼一瞪的还是你……
房俊气定神闲,看着长孙无忌那张圆脸,笑了笑,说道:“怕是让赵国公失望了,救灾衙门的章程……还真的有。”
对于别人来说,一个全新的救灾衙门牵扯到方方面面,一切皆是从无到有,要协调各方的关系、促成多方的协作、权衡各方的调遣……千头万绪,难如登天。
然而房俊不是一般人……
长孙无忌看着房俊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本子递给书吏,而后由书吏呈递给李二陛下,顿时眼角一跳,心中暗恨。
这个小王八蛋早有腹案却藏得严实,若是早知道他拿出了章程,自己岂会这般愚蠢的往上撞?
长孙无忌面色阴郁,不知不觉间,又被这小子给坑了一回……
妄作小人!
李二陛下其实也没想房俊能这么快便拿出一个完整的章程,这个厚厚的本子被书吏呈递到他手上的时候颇为吃惊,而后便是一阵欣慰。
这小子是闹腾了有些,平素也无法无天了些,但到底还是有才华的,关键时刻能够为君分忧,那就是好臣子!
展开本子,扉页之上便见到八个圆转遒丽至令他赏心悦目的字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n
bsp;身为皇帝,最最忌讳的便是有人能够挑战自己的权威,而身为君主的权威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一方面,“君权天授”的合理合法性亦是一方面!
若是换了一个心胸狭隘的皇帝,说不得便从此对太子生出忌惮之心……
幸亏刚刚与房玄龄一席话使得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否则此刻他会做出何等选择?
想一想,李二陛下都一身冷汗,那几乎是自己将太子一手推到万劫不复之境地啊……
想到此处,李二陛下干脆利落的冷冷道:“尚书左丞韦琮身为臣子,却挑拨君父父子、离间天家骨肉,信口雌黄污蔑太子,其心可诛!着即革除其所有官职爵位,终生不得叙用!”
声音清冷,干脆利落,余音袅袅回荡在大堂之上。
韦琮当即傻了眼,以为自己耳朵出现了幻听……一生功名前程就此尽毁?他有些不敢相信,下意识的看向长孙无忌,您担保过没事的啊,但是现在……什么情况?
长孙无忌低眉垂眼,面上神情木然,完全无视韦琮的求助。
事实上……
他心中早已是翻天倒海!
怎么回事?!
明明陛下已经默许了晋王殿下参与争储,却又为何反而将担当晋王马前卒的韦琮以这般严厉的手段制裁?
这是警告么?
是陛下又回心转意,看好太子了?
当韦琮哭喊着被禁卫拉出大堂,长孙无忌依然没有从震惊当中缓过神来……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陛下做出此等匪夷所思的举措,不过想起刚刚陛下是同房玄龄前后脚走进政事堂,显然是之前君臣二人有过单独会面。
再响起刚刚房玄龄隐晦的制止太子辩驳质问的那个动作……
长孙无忌差点咬碎了牙!
房家父子难不成是他天生的对头?老的小的接二连三的跟他过不去,小的害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老的又来坏自己的好事……真真气煞我也!
不过他尚未明白房玄龄到底对李二陛下说了什么导致李二陛下改弦更张,所以此刻也只能沉默相对,否则很容易说错话做错事,在陛下明显改主意的情况下,这是很凶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