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环保大师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 第64部分(第3页)

第64部分(第3页)

再加上国土面积狭小,改善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陈之贤有些疑惑:“适当调整经济结构就可以了吧,还需要改善生态环境?”

“现在多注意一些,可以为以后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销,反正环境治理是早晚都要进行的。现在有其它国家的前车之鉴,手头又有资金,还是尽早关注比较好。”

林寒接着说道:“而且我在华夏就开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森林公司等等,对这方面业务还是很有经验的。”

陈之贤一怔:“这么说,改善生态的费用,是由你支付,并且也是由你收取了?”

“是的。”林寒点头。

陈之贤有点汗颜:“除此之外呢?”

林寒想了想:“然后还要扶植东帝汶的农业,至少让当地人能在粮食上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接济。”

华夏在不久前,已经向东帝汶赠送了一批优质粮种,只不过还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

除此之外,东帝汶的耕种技术可以说十分落后,刀耕火种这样原始而粗糙的方式依然没有淘汰,不光生产效率低,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再加上缺少肥料,东帝汶的粮食产量始终提不上去,本国人民的温饱,有时甚至要靠他国以及国际组织救济。

肥料的问题倒好解决,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等以后时机成熟了,林寒甚至可以将国内大量的垃圾肥,出口一部分到东帝汶。

但耕种技术的推广可就麻烦许多了,需要政府从中出大力才行。

“粮食自给自足之后,则是发展经济作物,也就是咖啡豆。”林寒继续说道,“华夏对东帝汶的农产品有免关税政策,以东帝汶的产量,不管生产多少,华夏都可以轻松消化,销路肯定不成问题。”

华夏对东帝汶的免关税政策,还是相当照顾的,只要是原产于东帝汶的产品,有将近五千种都是零关税。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这么多的享受免关税政策的产品,东帝汶基本都没有相应的生产能力。

“自然环境稳住,农业稳住,东帝汶人民也就真正站起来了。”林寒顿了顿,继续说道,“接下来,东帝汶的任务就是向日国学习了。”

“日国?”陈之贤神色一动,“你指的是加工贸易经济?”

如果说沙特是资源诅咒的反面教材,那么日国就是相应的正面教材。

日国属于自然资源十分贫瘠的岛国,国内供给严重不足,想依靠自然资源度日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国人不得不选择加工贸易型的经济模式。也就是从国外进口原料,依靠国内的人口、技术,进行高度的加工处理,再销往其它国家。

这种严重依赖外部供给的经济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日国人普遍的危机感。

但不得不说,依靠这种经济模式,日国一度实现逆袭,在二战之后强势崛起,直至2010年,才被华夏在总量上超过,退居世界第三。

东帝汶同为岛国,虽说自然资源尚可,但坐吃山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将资源视作垫脚石,学习日国的经济模式,才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林寒点头:“没错,就是加工贸易型经济。除此之外,还有指导性计划经济,当然,这一点在实施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向华夏的情况看齐。”

计划经济嘛,用过都说好。

陈之贤听完,沉默了一会,随即说道:“计划经济应该没问题,以你的资本,足以可以和东帝汶政府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

“不过,这个加工贸易经济,貌似不太合适吧。东帝汶人口数量还凑合,但质量可差太远了,文盲不是一般的多。”

林寒说:“这个要双管齐下。一是推动城市化,吸引一部分农民工进入工厂,进行初级的加工生产,利润应该还是可观的。”

“二是推动教育事业,这个咱们得和政府一起干。。。。。。九年义务教育暂时还做不起来,但六年义务教育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另外,咱们还可以设立奖学金,让东帝汶的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到华夏的学校进行学习,除了能推广知识,也能推广汉语嘛。”

林寒笑道:“相比于德顿语,我觉得还是汉语更高明一些,毕竟汉语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陈之贤也哑然失笑,随即问道:“然后还有什么计划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