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中年妇女凑过来,手里拎着个布包。
韩云逸笑着点头:“收,您有什么?”
妇女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几个青花瓷碗和一个铜镜。
韩云逸拿起铜镜仔细端详,这是唐代的海兽葡萄镜,品相保存得相当完好。
他心里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东西一般,不过看您也不容易,给您二十块钱加一盒中华烟。”
“真的?”妇女眼睛都亮了,“那可太好了!”
这一上午,韩云逸陆续收了不少好东西。
一个清代的鼻烟壶、几块民国时期的银元、还有一副保存完好的明代字画。
这些东西在现代至少价值上百万。
收获满满的韩云逸心情大好,骑着三轮车回到现代。
他把古董仔细分类藏好,然后开始琢磨下一步计划。
欧阳辰给的那笔钱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想要彻底翻身还远远不够。
父亲留下的那些债务加起来可是好几百万。
韩云逸在纸上写写画画,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台球!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台球在国内还是新鲜玩意儿。
但他记得到了八九十年代,台球厅可是遍地开花,生意火爆得很。
如果现在就开始布局,按照星牌台球的标准制作几张专业台球桌,再搞个高档台球厅,肯定能赚大钱。
而且这个年代懂台球的人少,竞争小,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说干就干。
韩云逸找出父亲留下的工具和图纸,开始研究台球桌的构造。
以他前世的记忆,加上手里的资料,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台球桌并不难。
但材料是个问题。
优质的石板、专业的台呢、还有那些配件,现代都能买到,但要运到七十年代末去加工制作,需要找个可靠的人。
韩云逸想到了之前认识的老木匠王师傅。
王师傅手艺好,人也实在,最重要的是他儿子王建国踏实肯干,正好可以帮忙。
第二天一早,韩云逸就找到了王师傅家。
“小韩啊,听说你家出了事,我正想去看看你呢。”王师傅满脸关切。
“王叔,我没事。”韩云逸笑了笑,“今天来是想请您帮个忙。”
他把制作台球桌的想法说了一遍。
王师傅听完直摇头:“这玩意儿我没做过啊,而且听你说的这么复杂…”
“我有详细的图纸和尺寸,您只要按照要求做就行。”韩云逸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工钱我按市场价的双倍给。”
王师傅犹豫了。
这时候王建国从外面进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眼睛一亮:“爸,我觉得可以试试。反正咱们现在也没什么活儿干。”
“就是就是。”韩云逸趁热打铁,“而且这批货做好了,以后肯定还有长期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