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作的这首词;却唱入了怡亲王的深心之中。
他戎马半生;虽是天家贵胄;向往的却是金戈铁马的生涯;因此只觉四十余年的人生中;最痛快的只怕还是做贝勒时候勒马塞外的热血生涯。听了宝玉这此词以后;胸中那股未曾老去的豪情又被勾了起来。
看着宝玉的坐船渐渐从自己的视线中滑去;允祥对身边侍卫吩咐道:
“去将这位贾公子请到我住处来一叙。”
说罢也起身离去。
半个时辰之后;宝玉终于近距离见到了这名雍正皇帝最信重的兄弟;他之前刻意吟出那首边塞词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动他来见上一面。如今看来;这个做法显然是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允祥贵为怡亲王;可以说朝廷上下;除了皇帝就是他的爵位最为高贵;而他却显然没有丝毫架子;连说话也是轻言温语的;只有挺得笔直的腰板与眼中不时闪现过的锐利光芒给人以一种不可冲撞的威严感觉。
面对此人;宝玉自是按照了礼数一一行来;丝毫不敢怠慢;允祥却只受了他三个头便道:
“你乃是宫中元妃(宝玉长姐贾元春)的嫡亲兄弟;说起来也非外人。你我叔侄相称即可;便命他起身。”
方才距离尚远;看不甚真切;此时允祥才来得及仔细打量面前这名长身玉立的英俊少年。单从他身上那一袭素净合体衣着上看来;便明显的衬托出他与目下那种夸耀豪富的世家大不相同;他的身上有一种很叛逆的锐气;偏偏这锐气又与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平静从容意味奇妙的统合在一起;映衬着眉心正中那粒点睛也似的朱痣;很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允祥让下人给宝玉看了座;沉吟道:
“方才听你最后一首词;分明便是描写边塞将士之作;而你年方弱冠之年龄;断不能去过那里;偏你又将之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当真令人费解。”
宝玉早料到有此一问;微躬了躬身;看了看旁边含笑作陪的纳兰性德回道:
“说来小侄实在惭愧;适才实在被纳兰公子逼得江郎才尽;只得拿出这首词来抵挡一二;实不敢相瞒十三叔;此词乃是家祖荣国公征战之日所作;小侄自小便欲投生军旅;志在边塞;见之颇喜;因此将这首渔家傲时时挂于心中;慌忙之下;不意就写了出来。”
他这番说词除非荣国公自地下爬将出来对质;否则绝无破绽;纳兰闻言心中也多了几分得意——毕竟被人超越不是一件舒心之事。允祥却将他后半段话听了进去;扬眉奇道:
“你这般文才风流;不去应考;反倒想从军?”
宝玉肃容道:
“此乃小侄毕生之愿;素闻十三爷在军中威望无双;若有机会;万望王爷成全。”
纳兰听他无意科举;心中更是松了;宝玉之才实不在自己之下;他却执意从戎;心中原本的那股隐隐防范之意顿时荡然无存;因笑道:
“贤弟这等才华;就忍心损费在边荒当中?”
宝玉正色道:
“小弟平生最为仰慕的便是先祖与十三叔这等征战天下的风采;文字一道;不过游戏罢了。”
允祥见他立意甚坚;颇为欣赏;口中却是淡淡道:
“你若真的志在边事;他日可来军中寻我。”
怡亲王素有侠王之别称;向来一言九鼎;得他允诺;宝玉大喜;连声下拜称谢。
之后三人言语讲论颇为投契;又唤人摆上酒席;直聚到深夜方散。
第三十六章 交心(上)
怡亲王允祥此次出行乃是秘密;故下榻在一所旅馆之中;宝玉告辞出来后;夜已是极深了;但贾诩;吴用;李逵等人俱在门口等候。宝玉见李逵想是多贪了几杯;立在门口朦胧着一双牛眼;在那里斜倚着根柱子摇摇欲跌;看见他行了过来;莽声莽气的问候了一声:
“公子你好了?”
宝玉见了又是好笑;心中又颇为感动;忙唤人将他扶进马车中歇息。
上车后吴用沉吟良久;与贾诩对望一眼道:
“公子;之前我与文和商议良久;认为近期我们还是应当小心防范为上。”
宝玉带了几分酒意;头脑中甚是朦胧;也听不大真切;支吾了两句;已是昏沉睡了过去。什么时候进的大观园;什么时候上床就寝一概不知。
次日一觉醒来;天色依然昏暗迷离欲雨;窗外悬挂的笼中雀鸟的轻脆啼声次第的点入耳中;宝玉摇了摇头;强忍着宿醉后的头痛坐起身来;却见偎依在身旁佳人兀自海棠春睡;雪白的颈项;胸口上还有一点点因为用力亲吻;吮吸而生出红梅也似的情疹;自被中缝隙蚰诳慈?颈肩一直到乳丘凝脂一般的雪白**都隐约可见;心中一热;不禁又滑入被中将晴雯拥住——
这个动作导致了一声惊讶的轻呼与连连的呻吟哀求;然而这哀求声却被遽然淹没在双唇相接带来的那种窒息的旖旎中。
一个时辰后;袭人红着脸进来替宝玉着衣;诸事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