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重生之创业时代断更了吗 > 分章完结122(第2页)

分章完结122(第2页)

再比如美国人很看重专业态度,不管他们是不是想离开公司,是不是已经递交了辞呈,他们都会尽力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职场评价,因为这关系着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要是有人轻易质疑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他们会暴怒、会反驳,甚至会打官司,这一点恰恰也是中国人所欠缺的,工作时迟到早退,一天只上半天班,女人聊天打毛衣,男人喝茶看报纸,正经工作却懒得做,这种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十分普遍,可谓是常态,还常态了二三十年了,这种不正常的常态,对于已经工作了的网友们来说可是深有体会,想办个证,人没在,明天再来,想盖个章,人没在,明天再来,想弄个证明,人没在,明天再来,无数个“人没在,明天再来”可谓急死人,网友们对此吐槽不断、抨击不止,齐齐痛骂那些领着工资办私事的人。

杜君琦的帖子慢慢的写着,网友们的讨论也在不断的积累着,网友们讨论的兴起,还在论坛上另开新帖深入讨论,有的网友还把杜君琦的帖子和一些精华评论转发到别的网站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参与这股讨论潮,在这一大批的网友中,有些人是文化圈人,在报纸上和杂志上有自己的专栏,他们拿起了笔写起了评论文章,在传统媒体上再次形成了一股言论风暴。

杜君琦本来想写帖子转移人们的关注点,想着大家都去讨论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也许还会因此引发争论,然后这些专注争论的网友就会把她这个人给淡忘掉,但是她低估了自己在网络上的热度和影响度,她没想到自己有那么多粉丝,把她的帖子到处转载,更想不到网上有那么多的专栏作家,她对中国职场懒散常态的吐槽,竟然引发了那么多网友的同仇敌慨,从而引起了这些专栏作家的关注,把网络上的抨击发展到了传统媒体上,而他们的文章,不约而同地都提起了网络上杜君琦写的这篇帖子,于是杜君琦再一次成为了讨论热点。

中国职场的丑陋常态一直存在,对于这些丑陋面的抨击也一直存在,但是受时代的局限、科技的局限,人们就算看到了一篇好的抨击文章,也心有感触,但是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和他一起抨击,就算找到了,也只有自己的三两好友,聊完就完了,不会引起多大的浪花,但是现在不同了,有了网络,在网络上谁也不知道你是谁,你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找到无数的知己和你一起抨击一起吐槽,抨击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言论的力量,关注的人也就多了。

于是,这股言论风暴的起源,只想安安静静当个幕后码字者的杜君琦,她的心愿落空了,她反而更红了。

正文第176章大事件

自从杜君琦的帖子大火了之后,杜君琦就不得安宁了,她不停地接到各种邀约电话,不是想采访她的就是想邀请她去开讲座的,杜君琦烦不胜烦,被各种邀约电话给骚扰得不行的杜君琦只能把手机给关了,不过就算是关机了也没法阻止无孔不入的各种人情关系和各种邀约请托,因为a大与一些高校和媒体有合作关系,受他们的请托,学校也经常来问她能不能去别的高校开讲座,或是接受友好合作媒体的采访,简直是防不胜防。

被烦得不行的杜君琦只能继续请假了,回到家里躲了起来。

现在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了,杜君琬考上了重点艺校,学校在遥远的繁华大都市s市,隔着几个省,坐飞机也得2个小时,上次杜君琬在家是因为刚参加完军训,坐飞机回家休息两天,很快又飞回去了,如今杜君琬不在家,大人们又各自去上班,杜君琦倒是能清清静静的享受着一个人的时光。

幸好媒体的热情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杜君琦的坚决不露头没给媒体任何新的报道点,她也不在网络上开新帖了,网络上没了谈资,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了别的新闻点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人们的好奇心渐渐平息了,媒体也就不再找她了,杜君琦见风头已过,终于放心了。

虽说在家躲清静躲了一个月,但是杜君琦也没清闲到哪里去,她手头还有很多工作呢,在这一个月里,她设计了新的童装款式、新的装修方案,还写完了《大匠》的细纲,并且与齐爷爷商量好了出国劳务办事处和劳务培训中心的未来发展计划,她也是一天都没闲下来过。

齐远也趁着杜君琦在家里躲清静的功夫天天往杜家跑,他对这次的穿越文十分感兴趣,抱有十足的热情,所以他天天过来帮杜君琦构思剧情、补充细节,说实话,要不是齐远这么拼,杜君琦也不会在一个月内就写完了《大匠》的细纲。

不过《大匠》的细纲虽然写完了,但是杜君琦还是不肯让齐远拿回去画图,因为《大匠》的剧情里涉及到大量的建筑、历史、几何、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杜君琦不敢马虎,还是想拿回a大,与这些学科的教授们进行必要的求教和讨论,让这部小说更为严谨,更符合真实。

因为杜君琦太过于坚持,不肯敷衍了事,齐远也没了办法,只能催促她快点把前十章弄完,趁着她现在风头正劲,借着这次的东风,尽快把这个新故事搬上《新视野》进行连载,让杜君琦坐稳新生代作家的头把交椅。

一个月的闭关时间结束后,杜君琦回到了a大,回到a大的第一件事她就是去聘请历史系的那两位明史教授作为《大匠》的历史顾问,他们要负责把握《大匠》的具体背景,人物的服饰发型、市井坊巷的布置、器具用具的形状、建筑的规制等等等等,都需要他们的具体指点,不然画工们肯定会弄不清楚,错漏百出。

两位教授接受了杜君琦的聘请,答应杜君琦会去新视野工作室坐班,专门负责指点画工们对于背景的绘制。

接下来杜君琦又去了自己最为熟悉的建筑系,聘请了一位精研古建筑的教授作顾问,建筑学本来就涉及到各种数学知识、力学知识、结构学知识,有一位精通古建筑的教授,就足可以应付剧情的需要了。

确定好了三位顾问,杜君琦找了个时间召齐了他们,和他们开起了剧情小会,她要先把她对于剧情的大纲构思和具体剧情给他们做下详细的讲述,在讲述中,她时不时停下来询问他们的意见,看看自己是否有错误,若是得到了肯定就继续讲述,若是发现了错误,她就马上改动剧情,尽量把错误圆回来。

《大匠》的剧情吸引了三位顾问,他们也很想知道一位高三毕业生如何运用他的所知所学在几百年前生存下去呢?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若是真的是几百年前的书生,再不济还可以办个私墅教授蒙学,给孩童们启启蒙,是不会饿死的,但是换成是现代社会只会考试,连做饭都不懂的高三生呢?那就是生存的大问题了!因为他体力不好,平时没锻炼,做不了搬运工,一百斤的大米他扛都扛不动,就算砍柴估计也砍不了几棵,也没有一技之长,连最基本的写字都写不了毛笔字,只能写成扭七丑八的字形,还是简体的,算得上是半文盲,最糟糕的是,他还是身穿,不是魂穿,身穿的外来人没有身份文件,这可是大事,明朝对于百姓的管制可是非常严格的,没有身份文件,哪儿都去不了,住也没地方住,主角得到处躲城管,免得被逮进去当作不良游民进行审讯,那就有得进没得出了。

三位顾问对于主角的生存情况抱有很大的担忧,很不看好,幸好杜君琦是作者,她给主角开了金手指,就是让主角在东躲西藏之际遇到了一伙手艺人,这伙手艺人是盖房子的,正在为该采买多少砖石而苦苦计算呢,因为之前负责计算的人正好因急病去世了,没了这个唯一懂得算术的人,这伙手艺人半点不懂算术,正为计算而发愁,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呢,主角正好横空出世,帮他们计算了各种面积和体积,解了他们的大难题,于是主角就被这伙手艺人接收了,终于在明朝有了一个栖身之处,开始了他的明朝之旅。

杜君琦和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