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渡轮缓缓驶离马尔默外海,穿越厄勒海峡、波罗的海的清晨薄雾时,我站在甲板上,望向东方。
那是一道被晨曦拂亮的地平线,仿佛有人在那里轻轻掀起了新一页纸张。而那页纸上,书写着我即将抵达的城市——图尔库。
芬兰西南岸,这座曾是王国首都的古城,如今已悄然成为北欧文化、教育与科技的明珠。它既是芬兰历史的根系,也是未来智慧生活的枝叶。而我在《地球交响曲》的这一页,写下:
“图尔库——波罗的海上的智慧之城。”
图尔库的旧城区不大,却有一种静默却深邃的节奏。
我沿着奥拉河的石板小道缓缓前行,河水如丝绸般流动,两岸绿荫蔽日,小船在水中轻摇。古老的图尔库大教堂伫立在河岸的一端,灰色石砖的墙体上,岁月刻下不动声色的斑驳。
清晨钟声响起时,我正站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恍惚间,仿佛听见几个世纪前的车轮声、长袍拂地声与旧王国使者的呼唤。
我走进教堂,阳光从彩绘玻璃穿透,落在木质长椅与拱顶之间。墙上的壁画讲述着芬兰早期的洗礼与信仰,而穹顶上的风琴,像一位沉睡的先知,静候每一次唤醒。
一位老神父悄然与我交谈。他说:“图尔库是芬兰的第一颗种子,也是最深的根。”
我在教堂的留言簿上写下:
“历史不是过去,它是我们每天走过的石径。图尔库,用河水洗净时间的灰尘,也用每一步铺向未来。”
走出教堂,我继续沿奥拉河行走。
图尔库是芬兰大学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我走进图尔库大学的校园,校园不大,却静谧而充满朝气。湖蓝色的校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深邃,学生们坐在草地上讨论问题,甚至有人在河边摆了几本哲学书自发售卖。
我坐在学生咖啡厅外的木椅上,一位穿着针织毛衣的女学生坐在我旁边。她名叫艾尼,是一名社会学硕士。
“你知道吗?”她指着河道那头,“那是我们最喜欢的‘知识小船’,每天有讲师在船上办小型讲座。”
我望去,只见一艘简易船屋在水中静静漂着,船头是一块黑板,船上坐着几位听众,认真聆听。
艾尼说:“图尔库的精神,是流动的思想。”
我记下这句话,也写进《地球交响曲》:“河流连接城市,而思想连接未来。图尔库,是芬兰脑海中最清醒的脉搏。”
她还带我走进图书馆中隐藏的一座玻璃展室,那里收藏着十八世纪的地图与手写日记,光影在文字与时间之间游移,令人恍如走进一段活着的思想河流。
后来我在一间开设于旧教堂中的哲学酒馆里,遇见了一位专门研究未来语言进化的青年教授,他说:“图尔库的学术土壤非常温柔,像一张厚实的羊毛毯,能让任何奇思妙想在这里安睡、发芽。”
傍晚,我走入图尔库的市场广场,那是整座城市最热闹的中心。
此时已是深秋,天色暗得早。市场摊位上挂起彩灯,摊主们售卖着自制的鹿肉香肠、黑麦面包、浆果果酱,还有热腾腾的炖鱼汤。一阵阵香气混着木炭味与雪松香,飘荡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