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间,满是母亲的关切与担忧。
秦思源心中温暖,反手握住母亲的手,温言安慰:“娘,您放心,儿子心里有数。如今的大夏军威之盛,远超过往,儿子此去,是坐镇中军,运筹帷幄,不会亲冒矢石的”。
他又看向皇后苏婉清,神色郑重了些:“皇后,朕离京后,宫里一应事务,就劳你多费心了,孩子们的教育,不可松懈”。
“若有难以决断之事,可召内相周立民商议”
,周立民是内务府内相,掌管皇室产业,是皇帝的家臣头领。
皇后起身,盈盈一礼,声音清越而沉稳:“臣妾谨遵陛下旨意。定当打理好宫闱,督促皇子学业,不负陛下重托”
。
她举止从容,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也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气度。
家宴在一种混合着温情、隐忧和期许的氛围中持续,直到夜色渐深,老人们精力不济,孩子们也哈欠连天,方才散去。
家宴结束后,秦思源并未直接休息,而是来到了他的御书房。
片刻后,二叔秦天云也应召而来。书房内只剩下叔侄二人,烛光将他们的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
此时的秦思源,褪去了在家宴上的温和,眼神锐利,恢复了帝国统治者的冷静与深邃。秦天云也收敛了在家宴上的随意,垂手肃立,等待指示。
“二叔,坐”,秦思源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自己则走到巨大的北方地图前,目光如炬,“明日朕便要走了,京城,乃至整个大后方,明面上有政务院和军部,暗地里,需要你多盯着点”。
“陛下放心,臣晓得轻重”,秦天云沉声应道,他执掌的贵族院,暗地里却拥有一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情报和监察力量,类似于皇帝的私人耳目,其触角甚至能延伸到政务院和军部之外。
秦思源转过身,低声道:“有几件事,你需格外留意”。
“第一,旧士绅阶层”,秦思源的手指在虚空点了点,“他们看似服软,但心中不甘者众”。
“北伐期间,国内空虚,要严防有人借机生事,或与北方残余势力暗通款曲。你的‘黑冰台’,要盯紧几个跳得最欢的,以及江南几个盘根错节的大家族”。
“一旦有确凿证据,不必请示,可先行控制,但注意分寸,不要引起大规模恐慌”。
“臣明白”,秦天云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深知这些旧势力能量不小,处理起来必须又快又狠,但又不能过度,以免动摇国本。
不过他也有信心,以大夏的制度来说,这些旧有势力也翻不起风浪,之所以交代他也是为了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