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者虽黯然神伤,但这次考试本身,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实学,同样有出路!
最终,算学特科取中二十八人,工造特科取中三十五人。人数不多,但意义非凡。
叶明亲自接见了这些新科“特科士子”,勉励他们脚踏实地,精进技艺,将来为国效力。
按照章程,这些人被分别安排进了户部清吏司、工部营缮司、军器监等衙门,从最低阶的“学习行走”开始。他们的到来,在这些老衙门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排斥,有好奇,也有暗中观察。但无论如何,一颗颗代表着新风气、新力量的种子,已经播撒了下去。
与此同时,南方也开始有消息传回。
巡查组的官方奏报尚在路上,但叶秋派出的“老斥候”们,却通过隐秘渠道送回了第一手情报。情况比叶明预想的还要糟糕一些。
其中一份密报详细描述了一个叫做“黑水镇”的边镇情况:守将姓赵,是某位皇子妃的远房表亲。
此人贪墨成性,吃空饷高达三成,军备废弛,士兵面有菜色。所谓的“匪患”,多半是他纵容甚至勾结当地一股土匪所为,目的就是制造紧张气氛,以便向朝廷不断索要钱粮。
那土匪头子,竟是他小妾的弟弟!
“果然是一滩烂泥!”叶明看着密报,眼中寒光闪烁。这等蠹虫,不仅耗费国帑,更是在自毁长城!
其他几处边镇的情况大同小异,只是程度不同。将领或与地方豪强勾结,或自身就是贪鄙之徒,将军镇视为私产,将士兵视为奴仆。
巡查组的正式奏报随后抵达,内容与密报相互印证,只是措辞更为谨慎。
朝堂之上,当巡查御史禀报南方诸镇“军备松弛,将骄兵惰,匪患或有夸大之嫌”时,之前那些暗示“重北轻南”的官员,顿时哑口无言,脸色难看。
李云轩震怒,当即下旨,严厉申饬相关镇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撤换了其中两个情节特别严重的将领。同时,加大了对南方军镇的监察力度。
这一手,既敲打了那些心怀叵测的南方势力,也顺势将朝廷的触角更深地渗透进去,为后续更彻底的整顿打下了基础。
叶明没有要求立刻进行大规模清洗,他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处理完南方军务,叶明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工坊。
“惊雷计划”那边,对那种不稳定白色结晶物的研究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每一次试验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也离最终的成果越来越近。
而朝堂之上,随着特科士子的入职和南方军镇的初步整顿,一股新的、以“实务”和“效能”为导向的风气,正在悄然形成。旧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秩序在血与火、谋与断之后,正缓缓露出它的轮廓。
叶明站在兵部衙门的窗前,看着窗外抽出新芽的柳枝。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他播下的种子,有的已经破土,有的还在孕育。
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但他坚信,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这片古老的土地,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那个真正属于大庆的、强盛而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