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
蚩辽人占领环城的第一百零七天。
樊朝如往常一般早早的起了床。
他先叠好了被褥,然后去到了正屋。
不大,甚至有些破旧的房间正中,摆着一个木桌。
以往那是一家人吃饭时用的桌子。
而现在,它多了一个新的用途——小小的木桌上,摆着密密的七座灵位。
最前方的两座灵位做工还算精细,用的是柏木,上面的刻字也是请专门的刻字先生刻下的,描上了朱砂,也算像模像样。
分别写着显考樊公还岳之神位,与显妣刘氏覃清之神位。
而后方摆着的五座灵位就显得相当简陋,甚至有些草率,只是用削得还算方正的木牌立着,未着任何雕饰,就连名字也只是用墨水描摹上去。
樊朝望了一眼那七座灵位,便在一旁坐了下来,掏出昨天剩下的半个馒头,慢慢悠悠的啃了起来。
他在心底默算着时间,卯时七刻,再过一刻钟就到辰时,他得赶在那之前到达西城区做工。
如果晚到,挨上一顿鞭子倒是其次,今日的晚饭也会没了着落。
对于已经一贫如洗的樊朝而言,少吃上一顿饭,就意味着会饿着肚子,再干上一天繁重的体力活。
而饥肠辘辘的身子,大抵会让他无法完成蚩辽人定下的严苛的工作标准,被克扣或者再次抹去一日的餐食。
于是恶性循环,很多人就是这样熬不住,活生生被饿死,累死的。
樊朝还不想死。
至少现在还不想死。
所以他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很快他就吃完了饭,拿上了做工所需的小包——里面装着锤子、小刀之类的琐碎工具。
然后,他走出了房门。
天色尚早,九月份的北境已经带着些许寒意。
街道上窸窸窣窣的往来着不少百姓,大都行色匆匆埋头赶路,几个商贩忙碌着清点着货物,为即将躲起来的人流做着准备。
邻居家的王大婶正打开窗户,支起竹竿,似乎打算接着午晌时的阳光晾晒被褥。
两家之前的关系不错,樊朝与王大婶的儿子还算是发小,一起上山抓过野兔,掏过鸟窝,也曾一起外出求学,拜入山门。
但如今,以往待人和气的王大婶见到了樊朝,却如见了瘟神一般面露嫌恶之色,匆匆转身,合上了窗户。
可即便如此,樊朝也能感觉到,窗户的缝隙里探出了一只眼睛,正怨毒的盯着他。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迈步。
街头方向却忽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伴随着还有甲胄碰撞的闷响。
是蚩辽巡逻的士卒。
街道两侧的百姓在那时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去看那队走来的蚩辽士卒。
而樊朝则更加不堪,扑通一声就在那时跪了下来,将头几乎贴在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