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易眼带笑意,看着周遭突然静下来。
得。
真公开你们又不高兴了。
“许总,恭喜订单大爆啊!”
“星辰L7真要卖爆了!”
“星辰汽车冲击高端有望啊……”
这时才响起惊叹与祝贺声,更加簇拥与热烈。
许易不再回复媒体记者问题。
其他善后工作由高管和部门员工负责,忙着去开晚会。
订单爆了,生产和首批发运却要加加班了。
星辰L7的配置繁多,涉及到的产能交付压力一点也不比当初星辰S7小,还要严格把握品控,下线测试环节是当下最复杂的一台车。
同时各地方门店的反馈数据也要关注。
及时做出人员和宣发调控。
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
眼看失去采访机会。
记者们连声叹息,还有人注意到正在场内的人群,突然眼神一亮,把目标对准了东安动力董事长。
“陈总,请问东安动力是何时与星辰汽车展开深入合作的?这款超高热效率混动发动机,双方自研的比例各占了多少?是否东安动力之前就有类似研究?”
一名记者采访道。
供应链上的事情,很少消费者会关注。
哪怕是供应链公司主动宣传,估计都很少人感兴趣。
可这台超高热效率混动发动机不同,不光和丰田闹出了偌大的热度,就连发布会也占了很大篇幅的内容,是近期被网上誉为“国产之光”的一台1。5t发动机。
在此层面深度挖掘,还是很有话题度的。
但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陈力宝当众答复:“我们很荣幸和星辰汽车合作。”
“这款发动机是双方深度自研,自主开发的结果,虽是以我们原有发动机设计为基础,技术层面星辰却贡献良多,提供了核心的研发理念,双方共同打通了重重困难……没有许总和星辰汽车的坚定选择,就没有今天这款超高热效率自主发动机。”
陈力宝毫不避讳地坦言承认。
使得记者一呆!
星辰汽车在发动机研发上,竟占比这么大??
又有记者不甘心,瞄向了孔辉科技。
“郭总,空气悬挂作为豪华车真正的高端部件,想必研发也是困难重重吧?你们是怎么把空气悬挂研发出来的?又是何时与星辰汽车接触的?”
郭川诚恳致意:“当时我们只有三百万资金,拉不到投资,连半套旧空悬产线都采购不动,是许总找到了我们,大力斥资入股,注入几千万的宝贵研发资金,让我们放手去干……可以说没有许总,就没有今天的国产空气悬挂!”
此言论一出。
又是一惊!
大家早已习惯了供应链拿来主义,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星辰汽车如此“致谢”,必然占了供应链很大便宜,甚至花钱买了技术专利授权。
却没想到,在其中星辰汽车才是真正的主导者,核心关键点。
星辰汽车的形象悄然发生了改变。
天使投资人?
不对…这简直是国产瓶颈技术推土机啊?专磕卡脖子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