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快在官方微博的评论区下方积累着。
可见人们对星辰的期待值有多高。
毕竟之前的两款车,无论是定位还是配置,那都是非常厚道,感动人心级别。
与高性价比的标签也打上了等号。
很多人考虑家庭用车,也在关注新能源这个品类。
现在的情况,有不少限牌城市的人群,通过使用电车之后,固有观念转变了过来。
也开始关注更多的新能源车。
毕竟上牌成本摆在这,绿牌成为了刚需的选择。
但新能源SUV这边阵营,却出现一种诡异的现象。
那就是想挑一款空间大的SUV,居然没几款可选。
大多都是紧凑型SUV,空间极为一般,尺寸稍微强一点的,也就是类似比亚迪唐这种插混。
相对于轿车来说,纯电SUV的续航太难做了,像前年和去年发布的这些新能源SUV,续航普遍还在三百多NEDC。
不实用,也卖不上量。
到了今年,事情迎来转机。
上下游供应链均接连突破,宁德时代发布811电池,以及其他一二线厂商都公开对外宣布,三元锂能量密度已经来到一个新高度。
这么一来,大型SUV的续航也就能做上去了。
那么谁去做?
谁能做?
谁最终能做上去?
这是一个问题。
……
星辰汽车的官宣图,就像朝着水面投下一颗石子,引起一阵水花与暗流涌动。
但很快又沉没了。
就如同那张概念图,深邃黑暗的背景,有星光点缀的车身。
影影绰绰。
除了能看清前脸的轮廓以及车身的曲线,以及那标志性的星环大灯,其他更真切的细节就看不到了。
搞得人心痒痒。
有人干脆跑到了星辰汽车直营品牌店去打探,却发现并没有任何关于新车的宣传图与活动,去追问官方销售,得到的也是一切以官网为准的信息。
9月28日。
经过预量产测试,星辰F1工厂悄然召开了一场供应链协同大会,公司高管、生产制造总监、质量总监、核心供应商代表,大小几百号人到场。
这次主要确认的是供应链库存与周生产计划、质量准备、风险预案等。
星辰毕竟不是“虚空PPT造车”。
没有嘴巴上下一碰,就让车子从天上掉下来的能力。
这种等级的新能源车,要启动批量生产是一道极为庞大的工序。
要确认生产能力,保障物料供应,严控质量与供应商备用库存,牵扯到上下游供应链极为庞大的备货量与资金流。
而许易要做到发布即发售,意味着要承担提前备货的庞大压力。
这是一种激进的做法,虽然风险高,一旦成功的收益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