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天明军民皆安。
等安民已毕,纪灵向关羽进言道:“将军,南昌三面皆敌不宜久守。不如将屯积的粮草,还有府库资材全部搬回柴桑,以解今年江淮之急。等主公府库充盈之后,再准备南征不迟。”
关羽尚未做好南征的准备,自然不会久占南昌。
等纪灵说完之后,他点点头:“公言正合吾意。”
随后关羽令兵卒、民夫,将城中屯积的钱粮器具全部运回了柴桑。
数日后关羽又传书柴桑,将四县的兵马重新部署。
他让柴桑、彭泽、历陵、海昏四地,共留十万大军,其余兵卒尽皆遣去庐江屯耕。这次在南昌城中,共得米粮一百七十余万斛,足够十万大军半年之用。
等孙策取了临汝之后,才知刘勋被杀的消息,这时都过去了大半个月。
而这时关羽、纪灵早已撤回了海昏,连城墙都修补好了。
因为没有大军的镇压,各处宗族势力趁机而起。南昌以及周围各地,现在都乱成了一片。
得到这个消息时,孙策正在临汝府衙之内,同手下谋臣武将,共议今后大计。
孙策咬牙恨声道:“如果不是关羽从中搅扰,江南又怎会宗贼复起?都是他从中作梗,才让我得了豫章还得去各处平叛。如今关羽紧锁长江,吴郡又有吕布阻挡,让我等不能得大河之利,只能在山川河流之间跋涉。不知诸公有何良策可以教我?”
张昭听后心中一叹。他知道孙策以往争胜,都自恃武勇,在两阵之间寻找机会。而关羽却正好相反,他大多时候谋定而后动,更兼其勇力远在孙策之上。所以自家主公想到要直面关羽之后,就有些底气不足。
张昭知道孙策有心取南昌,但又忌讳柴桑那十万大军,于是上前进言道:“以在下愚见,主公可先取南昌,得周围富庶之地。然后在此屯兵积粮,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伺机夺取柴桑。到时北可入叩江淮之地,西可攻取荆襄,往东顺江而下直入吴会。夺了这长江七寸之后,进可图谋中原,退可雄踞江南,则霸业成矣。”
孙策听后大喜,他说道:“张子布之言甚和吾意!但我有心要取南昌,心中又有所顾忌。我也觉得关羽不敢与我相争,但恐怕我思虑的不够缜密。还请子布教我!”
张昭听后点头道:“南昌位于豫章腹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关羽若得此地必须向四周争取,将我等堵之于山川之间。但江淮水旱连年,我想现在关羽虽然有心争取,但也后继乏力,所以不得不暂弃之。主公可趁机夺取豫章腹地,剿灭宗贼,到时兵精粮足以拒之,关羽也悔之晚矣。”
孙策听张昭说完,眉头舒展,朗声笑道:“子布之言甚善。”
此后孙策不再犹豫,趁机袭取南昌及周围各县。
未几,南昌盆地几尽全入孙策之手。其后他清剿宗贼,屯兵南昌,大军与海昏朝夕相闻。
这日,关羽、纪灵已经回到了柴桑,不数日便要返回平舆。
想到最近传来的消息,太史慈叹道:“如果不是粮草不足,又怎么会让小霸王如此猖狂?如今他领兵亲自屯驻南昌,与我等朝夕相闻,实在是太目中无人!”
关羽讶然,他寻思到“在演义中,太史慈和孙策惺惺相惜,最后成就一段佳话。没想到现在这两人现在竟如此不对盘。”
他向太史慈安抚道:“子义不用担忧,只要将这孙策锁死江南。等时机一到,尽起江淮大军,他等便土崩瓦解矣。况且柴桑形胜险要,易守难攻。左近共有十万大军驻守,他如果想要往北争取,得需要供养多少兵卒?便是我等富有江淮之地,尚觉得吃力。他在这山川险要之地,供养大军岂不是更加艰难?”
众人听后大喜,未成想自家将军还有这层深意。
关羽见他们这般,暗道惭愧。若非上次回平舆,舒邵向自己点明一切,自己尚没有想到这点。
关羽对甘宁还是念念不忘,他对太史慈、苏飞说道:“二位将军在此,除了要防守孙策之外,却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时刻上心。”
二人听后齐声道:“将军请讲。”
关羽向西望去,捋须说道:“荆襄刘表实乃座谈客耳。天下方乱之时,海内俊杰多有避祸于荆州者,我料那刘表不知重用。许多贤才久后必投往他处。二位将军在此,却是要将此事放在心上,切莫让贤良之才归了孙策。”
听关羽把话说完,二人对视了一眼后回道:“将军放心,我等定时刻在意此事。”
关羽知道他们素来稳重,况且这样招揽人才也凭机缘,所以他也不再多说。对两人嘱咐一番后,便与纪灵上船离开了。
等大船行出不远,关羽便听到小校禀报:“将军。在前方有一小船驶过,可能是江中的细作。是否将其拿下?”
关羽走到船首,见到前面那小舟飘摇不定,对小校说道:“不可!如果弄错了岂不冤枉了百姓?我等兴仁义之师,不可做此扰民之举。便真为细作查探也是白来一趟。任由他去吧。”
那小校听后喏然而退。
关羽往那小舟看去,只见舟篷外面,除了船夫还站着一个青年。
那青年浓眉黑脸,鼠面掀鼻,形象甚是古怪。但一双小眼睛却是睿智有神,竟然敢和关羽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