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听他这样说,摇了摇头叹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于吉听后喃喃的重复了几遍,随后点了点头:“是啊!世人都想活的长久一些,但真要活长了又有什么好?恐怕到时就后悔了…”
说完后他有些嫉妒起这两个小辈来,起码他们以后能相互陪伴。
夫妻二人怕影响于吉去心情,赶紧和他岔开话题,不再聊这些烦心的事。
等饮宴结束,众人洗脸漱口之后,夫妻二人陪于吉在后堂叙话。
看着满脸喜意,没有一丝紧迫感的夫妻二人,于吉叹道:“你们小两口日子倒是过得不错,可正事都快忘光了。”
关羽听后一惊,急忙问道:“师叔何出此言?”
摇了摇头,于吉提醒道:“袁术已经定下妙计,出了正月就要引大军来捉你了…”
等听完了于吉的讲述,关羽不由得脸色变了数变。
他暗自思量着“如果真和师叔说的那样,到时我真是四面楚歌,大败亏输无疑啊。我虽然感官比较发达,往往能察觉到数里之外的伏兵。但是在这大江之上水流不断,我又如何感应出那些兵卒来偷袭?没想到师叔善衍天机,竟然连这些都能算出来。”
见关羽脸上变幻不定,于吉早已猜出了他心里的想法。
于吉没好气的笑道:“我虽然被百姓称作神仙,但毕竟是假的。哪能吧桥蕤的计谋都算的这么通透?在袁术手下的官僚中,有不少是我的徒众。我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消息”
关羽听到这里,就猜到于吉得到消息后,急忙赶来这里给自己报讯。这让他心中十分的感动。
想到于吉的徒众里面,有许多的官僚士子,关羽就求于吉帮忙:“师叔。我兄弟三人虽然广占州郡,但是手下没有多少治理一方的人才。既然师叔徒众这么多,能否为弟子引荐几位?”
于吉听了哭笑不得,他断然拒绝:“这些做了我徒众的官僚士子。哪个不是心存瑕念,所以起了心思求助于歪门邪道的?你如果想寻治国之才,还是找那些正经的读书人为好。用这些人可又要害苦百姓了。”
关羽听他一说,也觉得是这个理,就不再纠结于此事了。
聊了一会后于吉就要离开。消息已经带到了,于吉还急着去施药救人,继续他那代天宣化的理想。
夫妻二人怎么劝也留不住他,也只能任其离开了。
临行前,于吉不忘跟关羽嘱咐了一句:“如果想讨伐袁术,就趁他现在其大失民心的时候赶紧动手。否则再过一段时日,等百姓都适应了此事,再想图他就难了。”
关羽听于吉这么说,就知道现在丹阳郡那边,因为袁术又过了一次皇帝瘾,已经变得人心惶惶了。看来现在正是攻伐袁术的好时机。
这条消息实在太重要了,关羽赶紧又向于吉拜谢了一番。
第111章顺江疾下叩敌营
于吉离开之后。关羽先在心里谋划了一番,然后修书一封跟大哥详叙此事。并调黄忠、周仓来柴桑听用。
随后关羽又发书江夏,让张飞做好防范。再令人带着自己的手书到九江郡,叫太史慈点聚好人马,做好渡江南下攻伐丹阳的准备。
因为这次想攻入袁术的老巢,必须得做好一切准备。于是关羽又加派细作,前往丹阳打探袁兵动向。
不到半月的功夫,黄忠、周仓便急匆匆的来到了柴桑。关羽同苏飞将二人迎入府内。
见礼叙坐之后,黄忠就急着向关羽说道:“以愚兄之见,与其时刻防备袁术大军来攻,不如直接顺流而下先灭了袁术的水军。然后再率军直接攻取丹阳。此郡十六县,有八县毗邻长江。只要我们速战速决,袁术根本就反应不过来。等我们占了这沿江八县,再有江北的九江、庐江两郡供应兵马粮草,袁术就大势尽去矣!”
“汉升兄之言甚和愚见!”关羽抚须重重的点头,他接着说道:“这次调二位前来,就是请汉升兄随我攻伐丹阳,让周仓替我镇守柴桑的。”
两人听后对视一眼,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意。就在这时有小校来报,袁术遣使者说是要给将军封官。
关羽稍一沉思,觉得现在还是先稳住袁术为好。于是他就让黄忠、周仓先去一侧厢房暂避。然后令人请袁术的使者来后堂相见。
等和那使者见面之后,他小心的呈上了袁术的官诰。里面的内容大略是:诏封关羽为吴侯、平北大都督。
关羽见了也暗自咋舌,这袁术也真是肯下大本钱,这再封就快要没官可封了。
为了让袁术误以为自己心动,关羽佯装有些迟疑,然后才皱眉说道:“此事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