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猱的所作所为,商侯天乙自然是看不下眼去的。他当然不能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怎么能行呢?所以商侯决定派人去劝说常猱。因为此次伊尹和常猱发生了冲突,所以商侯决定派庆辅前往。
庆辅领命,三王子仲壬陪同庆辅一同前往。
伊尹担心他们会出意外,商侯说道:“不会的,因为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更何况你们之间只是小小的摩擦和误会而已,还上升不到战争的层面,除非常猱不想好了,否则他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伊尹觉得商侯言之有理,所以也就不再坚持了。
庆辅和仲壬到了息国见到了常猱,庆辅直言不讳地转达了商侯的旨意。只听庆辅说道:“国之有君,将以治人世。无有无亲之人,尚安有无亲之君。且男女杂游,伤风败俗,醉生梦死,荒淫无度,今子为之,误了国事,还有国计民生,君心何安?如何对得起息国的列祖列宗……”
“……君王当然不想众叛亲离,妻离子散吧?商侯命微臣前来,只是希望君王尽孝去淫,任贤修政,以治其国。”
常猱虽然恼羞成怒,但是他保持着克制,并没有大发雷霆!常猱脸色大变,只是敷衍了事。此时的常猱只想享乐,根本无心朝政。什么国计民生,都被他抛之脑后去了。
不赡养母亲也是事实,常猱无可争辩。
常猱篡位也不是空穴来风,只是他不愿意承认。如果不是常驺逃跑去了商国,避免不了要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的。
庆辅和仲壬在息国小住数日之后,回国复命,常猱也派大夫前来回话,阐明了己方的立场。
之所以常猱派人来答话,除了对商国比较重视之外,还怕别人传话不能言明自己的意思。怕被断章取义或者曲解了。
捎东西捎少了,捎话自然是捎多了。
即使是相同的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来,时间、语气、场合的不同,代表的意思意思不尽相同的。
微信或者短信里面的两个字“在吗?”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种解读来。更何况是长篇大论或者法律条文了?
常猱的来使传话说:“君处中国,寡君在南方,梦寐魂魄,飞越都不能到达。商侯派使节前来问责,有越俎代庖之嫌?寡君闻天下有子负亲,也有亲负子。子负亲,人尽知其不然也;亲负子,人不知也。故寡人独行之,不知道的止曰尊亲,遂触其冤,岂知子亲本俱假合也。且予君之多忧也,何不自为极乐以忘忧……”
“诚忘忧,则一日至足矣,何必久图度也?醴泉者,乐之佐也。人世坎坷,人生无常,及时行乐,有何不可?如果日薄西山,悔之晚矣呀!”
商侯暗自好笑,觉得常猱这是无稽之谈,说道:“邪说怪行,不可以人言道。”
来使继续说道:“人生在世,理应及时行乐。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如果等到七老八十,人老珠黄,想要疯狂也是不可能了……”
人老屁股松,干啥啥不中。
干啥啥不行,吃啥咬不动。活着也没有了生活质量,如同行尸走肉。人活着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还要有质量……
商侯说道:“享受还享乐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味地追求肉体上的快乐,而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快乐……私欲只是小乐,与民同乐才是大乐……”
来使对答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寡君胸怀天下,爱民如子,只有释放压力,才能乐而忘忧,这是本国内政,外部势力不能干涉……还有寡君传下话来,让本使捎话给大圣人伊尹……”
“什么话?”商侯问道:“伊尹在此,说来听听……”
来使对大圣人伊尹说道:“记得前些时日大圣人说过,寡君对枣美人做什么?大圣人就对寡君做什么,可有此事?”
伊尹回答道:“确有此事,愿闻其详?”
来使说道:“既然如此,本使受寡君的委托,捎话来说,寡君可是舔了枣美人的屁股的,不知道大圣人何时能够兑现诺言,去舔舐枣美人的屁股?”
来使的话令伊尹是哭笑不得啊!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呀?堂堂的大圣人伊尹,怎么可能去舔舐别人的屁股呢?更何况枣美人小枣又不是一般人。枣美人现在成了常猱的妃子,并且曾经还是临天道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