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野,你唉声叹气的做甚!”宋德宜却忽然一笑,笑容中略带苦涩:“我和梁尚书是当朝为官,这钱粮军务上的事办不好就得掉脑袋,自然得发愁,你还是个白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朝堂地方再怎么乱,也愁不到你头上。”
“是啊,季野,如今朝廷纷乱,明史馆也没人管了,你白身在京,天不管地不管,整日里潇洒的很,我可十分羡慕你呢!”梁清标也附和着笑了笑,笑容同样无比的苦涩:“如今这京师里头啊,上上下下还心怀天下的有几个?黄河泛滥成灾,诸省饱受其害,无数百姓遭灾身死,可这京师之中朝野上下,有几个放在眼里?”
“都是一个模样!”宋德宜无奈的摇了摇头:“京师江宁,天子脚下、王气之地,从官到民都是高人一等!红营治下江北也遭了洪灾,灾情也很惨重,可你们知道江宁城里头时新的话题是什么?是一个女工不愿嫁人自尽!这么点小事,吵得沸沸扬扬,游行都搞了好几轮,江宁的百姓,又何曾关心过江北的灾情?”
万斯同皱了皱眉,正要反驳,还没等他说话,梁清标却已经出声替他反驳:“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江宁百姓能因为这女工自尽的事吵得沸沸扬扬,是因为他们相信红营能够平靖灾情,灾情再怎么严重,不会影响到他们身上来,而且红营确实也不负所望,将那江北灾情处置得井井有条。”
“再说了,江宁的老百姓们不关心灾情,红营可没放松过救灾和善后的事,现在还有几十万人在江北进行后续的重建和治淮呢!”梁清标叹了口气,语气显得半是愤慨,半是无奈:“但京师却完全不一样!上上下下不关心灾情,是因为关心了也没有用,民间百姓再怎么关心,漕运断后京师粮价一直维持在高位,他们自己都快养不活了,又能帮灾民做些什么?”
“朝廷再怎么关心灾情,哪有钱粮去赈灾呢?以前陕西旱灾,我还能冒着挨那些满官拳头的风险去求些钱粮赈灾,因为我知道朝廷还是有余力的,可如今这黄河泛滥,我却连赈灾的事都不敢提,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提了也没用,反倒给自己找麻烦嘛!”
“所以啊……既然没用,既然管不了……。干脆就不管不顾了!”梁清标无奈的摇了摇头,语气中满是落寞:“让白莲教和地方州府头疼去吧,咱们这京师里头上上下下,就跟那谣言多打打嘴仗,向皇上表个忠心得了!”
“那谣言,我倒是也听说了,颇为恶毒啊!”万斯同听梁清标提起,史学家的八卦感和好奇心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压低声音问道:“洪氏换种……朝廷斥之为妖言,多加驳斥,而且禁止传播,但越是驳斥封禁,反倒越是挑拨人兴趣,搞到现在是越闹越大,还有鼻子有眼的,两位说……此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世事难料,谁也说不清,但依我看,此事多半是假的!”宋德宜摇了摇头,冲万斯同嘿嘿一笑:“季野,你没做过官,所以对这官场中人、官场做事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不知道要办成一件事,是多么的困难、要涉及多少方面!”
“在这朝堂里头,谁不长着八九百个心眼子?哪怕是最低微的仆役,抬个轿子、赶个马车,都能搞出一堆乱七八糟的花活来,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吏,个个是人精,没人会老老实实当傀儡,个个都有自己的心思,一件再简单平常不过的事,到了执行的时候指不定就会出什么意外,任何一个计划,放到下面谁敢说就能百分百毫无错漏的执行下去?”
“宋尚书说的不错!”梁清标点点头附和:“就算是红营贼寇那样的组织力和纪律,他们的政策法规执行的时候不也是每次都得乱一阵子?贯彻执行下去有个七八成都已经算是优秀了,否则红营那边一天到晚搞‘整风’,搞‘统一思想’,搞‘思想教育’做什么?”
“梁尚书说的没错……”宋德宜给梁清标倒了杯酒,继续说道:“所以啊,洪氏换种这么大的事,就不可能瞒得住人,当时就得大闹起来,朝廷又不是神仙,光靠着砍人脑袋、禁止传播、毁些文报什么的,就能堵住悠悠众口?也就是没当过差办过事的,才会有这种想法!”
“好比太皇太后裙下之事,太皇太后蒙古种类,颇有胡风、不知贞节,与多尔衮、洪承畴等人纠缠不清,那是确实有此事实,朝廷也是禁过毁过的,不还是闹的满城风雨?这些个宫闱秘事,若是真的确有此事,那就根本不可能禁绝得住!”
“可这洪氏换种的谣言,当时就没个声息,好,算是朝廷看禁的严厉,可朝廷并非一统天下了啊!这么好的理由,吴三桂怎么不拿来做文章?郑家怎么不拿来做文章?以前没有这谣言,到如今却突然冒出来了,这不合常理嘛,所以我说,这事大概率是假的。”
“洪氏换种这事,我还关注过一阵子……”梁清标笑着补充道:“据说是红营治下那些小报先开始传的,红营开放报禁,民间私人缴纳一定牌位费,受红营监督,就能办报,这些小报为了报纸销量,时常编造故事搏人眼球,最喜欢编的就是宫闱秘事,老百姓也爱看,看完又到处传,搞得谣言满天飞。”
“红营反正是把历代帝王都当作腐朽落后的剥削阶层,也不对这些紊乱纲常的行为多加约束,几乎是放任不管,那侯掌营摆明不想当皇帝,揭了帝王将相的脸皮,反倒有利于他嘛!之前不还有小报瞎编什么明太祖当兔儿爷起家的故事,红营照样也不管,只在官报上写了几篇文章驳斥,最后那报纸还是被江南的百姓士人群起而攻之,骂得停刊跑路了。”
“但是!”梁清标声量忽然提高,话锋一转:“那些个民间小报,为了博人眼珠子编造的故事可太多了,就本朝,什么太祖皇帝与李成梁的床榻事啊、什么太宗皇帝送妻之事啊,什么太皇太后和多尔衮的秘史啊……。乱七八糟多了去了,但只有这洪氏换种的谣言,造成这般大的影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