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母树林 > 第29部分(第2页)

第29部分(第2页)

有人出手愿意并购这些半死不活的国企对他当然是个好事情,但是一个市委书记,作为地方政府的首脑,他却又绝对不希望本市的权力生态失衡,手下有某个企业集团成长的过于庞大,庞大到就连政府也要顾忌再三的地步,这就有些可怕了。

要知道古城市的这些老工业基地里可是有国内曾经最大的坦克生产基地啊!这些基地里的企业本就是在上个世纪国防军事工业定点的重点配套企业,在军方也有着很深的关系,严重一点来说,甚至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国防。

实际上即使是现在,茂盛开发在各方面的影响力已经是显得有点太大,在一些偏远地区,隐隐的已经有凌驾于当地政府之上的趋势。毕竟它掌着山村里大家的钱袋子,所有人都仰仗着它过活,这不知不觉的就逐渐的影响力强了起来,却和一般的传统产业不同。

若是让茂盛开发的实力再扩张下去,搭上了军方的线,那未来可就真的有些势大难制了。

这想法让书记不由得有些纠结,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

“这企业嘛,自然应该是保留军工产品的资格的,只是具体该怎么样谈判,还需要军方说了才能算。地方政府对此就没有置喙的资格了。当然,如果苏总有意的话,政府也可以帮着企业努力争取一下。”

书记的话,很明显的有些犹豫,谈话的技巧很明显,努力争取,那意思就是希望不大,这话苏羽还是听得懂的。

“哦,这样啊!”苏羽前驱的身子就往沙发后面靠了靠,就不再说话了,又回复到了刚才旁听的那种不感兴趣的样子。这个肢体语言,意思也很清楚,没有军工产品的生产资格,苏羽是没有兴趣接手那几个老大难的。

书记有些庆幸,但也有些遗憾,心理颇为矛盾的渡过了这一关。

这个小插曲过后,团拜会顺利结束,接下来就是市内的各个企业及政府单位做年终总结,总体上进入准备过年的前奏。

大部分企业的日常节奏都慢了下来,当然也有例外。

苏羽名下的硅动力却是仍然在加紧步骤整合。原硅能集团的规模远比硅动力要大得多,单单是名下的原材料处理加工工厂就有七八处,散布在豫省晋省的黄河两岸,整个集团的原料进口已经实现了完全自给。

集团的新生产工艺整合之后,这些原材料处理加工工厂必须进行大改,和母树给苏羽提供的硅原料实现同步,以至于原本相当一部分的集中在总厂进行加工的步骤现在都要分散到各个分厂中,而总厂,只负责最后技术最关键的一部——铸锭或者结晶。

通过对这些分厂的大改,整个原材料供给机制的整合,苏羽很轻易的将母树每天提供的粗硅原料隐蔽的渗透进了整个集团的原料供给机制中。有的品质低的进入原材料部分,品质高则直接进入熔炉,这些母树当做垃圾排泄出来的粗硅,实际上已经接近于成品,进入整个工序之后,自然是大大降低了工序的生产成本。

这样的话,最后的结果,单单是原材料这一项,硅动力集团生产的硅片以及光伏产品,就要比原来的成本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更别说提高了高质量的原料带来的最终产品的质量以及成品率提升,还有很多其他的更多的好处。

如果说,原来硅能集团每生产一吨晶体硅,能获取的利润能达到原来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话,那么现在,经过苏羽的改造,整个硅动力的利润已经能达到原来的两倍,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多,这对硅能源产业这种超大型规模的企业来说,基本上就相当于暴利中的暴利了。

只要企业一旦整合完毕进入投产,按照最低标准单单是每月四百兆瓦左右的硅片生产量,纯利润就有一亿四千万左右。利润直逼世界产业龙头赣省顺德。

另外,硅动力集团的性质还和顺德这样的纯上游产业不同,硅动力集团还有利润更高、销售渠道更丰富的产品线,广泛渗透到硅产品的下游领域。集团生产的电子级硅产品作为华夏国内少有的高等级芯片用硅片,利润率足足是前者的六到七倍,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电子、军事、航天等领域,有着非常庞大的潜力。

加上苏羽目前的主推的高效单晶硅光伏电池发电,以及苏羽最近开发出的新的房地产用太阳能光伏需求市场,未来,硅动力的吸金能力一点也不比已经展开规模的茂盛开发要差呢。

何况作为老总,苏羽还一直雄心勃勃,想要争取将硅动力科技的产品线继续向上级延展,或许,可以考虑直接开建大型的晶圆车间,生产芯片?谁知道呢?

母树的升级带来的硅原料质量的提升,其效应释放扩展到苏羽手中的整个硅产业体系中,结果就是如此神奇!

但是即使是这样,苏羽仍然抱有很大的遗憾,母树产生的垃圾种类是如此之多,价值远不仅仅是硅原料这一种,其他的还有钢铁、铝材,还有钙、磷、硫、钾、钠、镁等,每天在地下堆积如山,但是因为缺乏明面上的渠道,这些财富却只能放在那里难见天日,不能为苏羽创造价值。

现实人类森严的社会体系,禁锢太过强大,即使是万贯家财,却也只能这样小心翼翼的洗白。苏羽现在知道,为什么类似于赌博这样的公开的洗钱行业为什么那么强大了。因为人类社会不管到了什么时代,总是会有这种需求,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这样类似的行业就永远不会消亡吧!

第五十八章 PG

虽然身在乡野,但是毕竟接受的信息量不同,一直关注着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动态的苏羽,还是感觉出了近一段时间在各国表面平稳和有序的社会秩序下泛起搅动的波澜,米粒坚从年初开始就变得越来越低调,它放弃了在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海外驻地,不动声色的撤离了原先驻扎在那里的几万海外驻军。

在东亚,米粒坚和华夏表面上的龌龊也变得少了,两国各有默契的平息了两国在这个地区的利益纷争,不知不觉间,米粒坚第七舰队撤离琉球驻地的公示出现在米国国防部的网站上,甚至在网络上都没有引起太大的舆论。

仅仅在半年前,亚太地区的局势还如冰火铜炉一般鼎沸,东瀛、吕宋、安南等一直在本地区的政治生态中异常活跃的国家,近一段时间也变得偃旗息鼓。就连高丽半岛上,一直是水火不容的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纷争仿佛也少了很多。

刺头不闹了,国家冲突没有了,国际间的各种新闻突然间也平静了。这样的局势如果和半年前相比,简直可以称之为诡异。

而联合国安理会这样的平日只是打酱油的国际协调机构,近期内却频繁的举行会议,各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准理事国纷纷埋头于该机构提出的国际事务,好像是其一下子变得举足轻重,繁忙了许多一样。

苏羽知道,这一切恐怕都是因为那件事即将来了,黑云压城城欲摧,地球上嗅觉敏锐的人们已经感觉到了情况不对,主动的收敛起了触须。就像池塘里,感觉到了风雨欲来的小鱼儿们一样。

至于苏羽自己,因为集团现代化管理制度改造的成功,公司的扩张虽然是千头万绪,牵连甚广,但是对于决策者苏羽来说,已经不再需要事毕亲恭,现在公司很多的具体的事务他并不参与,总体上还是比较闲的。

事实上由于眼界的不同,苏羽相比起一般的高层决策者,表现出了更多的高瞻远瞩。

因为他不需要将自己集团的精力陷身于太多的细碎琐务,就能够保证自己会获得足够的主导权和利润,因此在茂盛集团的势力向西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他更多的选择了和当地的政府和商业势力联合的策略,将绝大多数的本地事务让利于当地的利益集团。

这使得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