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津杨话音刚落,只见Tony一个箭步从前台抄起付款码,又“嗖”
一声弹回到俞津杨跟前,俨然是拿他当事儿哥伺候。
最后还是贼心不死地问了句:“您……办卡不?我们最近有暑期活动,充两千送三百,充越多送越多,充五千送九百。
我们还有护肤spa美容美体中心——”
Tony悄悄看了眼他的偶像,“余额可以通用,两边都可以用。”
李映桥憋着笑,去看俞津杨。
俞津杨泰然自若,人还坐在李映桥旁边那张床上,扫完码把手机揣回兜里,慢悠悠地掀起眼皮扫他一眼,“Keven还没回来吗?二十分钟了,哥。”
Tony心领神会,笑得仍是滴水不漏:“我们Keven老师只喝星巴克,可能跑到老城去了。”
俞津杨下巴一指:“商场里不就有一家。”
Tony干笑说:“他喜欢潭中附近那家,潭中学霸多,沾点学霸们的光。”
丰潭自一六年之后政府部门铁了心要搞旅游城市,开始大兴土木,试图重塑整座城市的轮廓和心脏。
这两年更是直接鸟枪换炮,新城区完全脱胎换骨,高楼林立、霓虹繁华不说,连小县城罕见的写字楼都凭空拔起好几座。
星巴克也是连着开了两家,一家在老城,一家在新城。
不过老城区就像丰潭逐渐衰退的旧心脏,只余下潭中、实验这俩所重点中学附近还算热闹之外,其余地方人实在少得可怜,风一吹,还没立起来的树叶片子多。
当初恢弘挺立的国营大饭店早已经关张,新城区也接连开了两家设施豪华、更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其中一家是俞人杰持股。
要不是星巴克不让入股,俞人杰是多少也想投个三块五块的。
Tony似乎也惊叹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心满意足地拿着二维码扬长而去。
李映桥已经在吹头发了,店里吹风筒此起彼伏的嗡鸣声,让气氛忽而沉默。
两人没再说话,偶尔视线在镜子里相碰,也很快挪开。
俞津杨在隔壁座位上端端坐着划拉着手机,这会儿他才看见高典给他发的微信消息,说咱们桥回来了,这会儿去理发店找他了。
认真算起来,大二那个被暴雨突袭的暑假之后,他们几个就好像被冲散的落叶,几乎没有再见过了。
高考刚出完分,俞津杨就知道他俩注定天南海北,虽然在高考前,李映桥曾信誓旦旦对他说过,她不想离家太远,怕李姝莉一个人觉得寂寞,要么上海的大学,要么省内的S大,就这两个选择。
高三那会儿他俩成绩都出乎意料的稳定,S省一六年还是有自选模块的加分。
总分结构是七百五十分的文理科总分加上一本生需要选考科目六十分的自选模块加分,总计是八百一十分的分数结构。
两人当时成绩就在七百分上下浮动。
刚好也就卡在F大和S大的附近,相对来说,S大更稳妥一点,F大他俩都还需要点发挥空间。
但朱小亮和梁梅已经心满意足,能保稳考上省内的S大,已经是超出他俩的预期。
谁料,结果一鸣惊人。
一个考成脱缰的野马,完全不顾俩老的小心脏直接冲进全省文科前十,另一个发挥也超常,冲进了全省理科前一百。
虽然稳坐万年老三的位置,但这个“三”
的含金量比小升初来得重得多。
李映桥哪还管李姝莉寂不寂寞,在梁梅和朱小亮连夜给她做完思想工作,毫不犹豫就填了B大的王牌专业。
听信谗言的俞津杨,早就已经和爸妈说好了他也舍不得离他们太远,他的目标就是F大或者S大。
而他财大气粗的老父亲,更是执行力爆表,也信儿子是真不想离家太远,于是立马就在上海给他买了套房子,作为高考奖励和成年礼。
丰潭的几个产业老板,对北京没什么执念,反而在省城和上海多少都置办过房产,俞人杰也不例外,高考结束就大笔一挥,将江边的大平层直接过户给俞津杨。
俞人杰这一掷千金的阔绰手笔,简直让李映桥高典他们几个眼睛都直了。
从那以后,几人都不叫他大名或者喵喵了。
一个个全都挤眉弄眼地叫他“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