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输出上,杜邦公司通过i。 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
没有美国的帮助,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恐怕还要向后推很多年,所以,后世也有专门的阴谋论调在说,二战,完全就是美国主导的,通过二战,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没落了,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领头羊。
抛开这些不管,现在的希瑞克,将约翰…洛克菲勒邀请过来,当然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现在,我们的帝国元首,不幸遇难,为了给元首报仇,我们发动了这场战争,这一切,我们都是被迫的,没有想到,到这个时候,英法还在给罪恶的波兰撑腰,我们德国,绝对不会害怕任何的战争威胁。”希瑞克向约翰…洛克菲勒说道。
德国进入战争状态才好呢,这样的话,己方的财团,肯定还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约翰立刻向希瑞克表示理解,而且,代表洛克菲勒集团,对德国是绝对的支持。
“我们还记得,我们和洛克菲勒的第一笔债务,即将到期。”希瑞克说道:“我们德国,是信守承诺的,虽然是进入了战争状态,我们也会守信用的。所以,为了偿还这笔债务,我们决定,把利比亚的石油股份,出售百分之五给贵方,用来抵消这笔债务,贵方觉得如何?”
对于这个突然到来的惊喜,约翰…洛克菲勒,几乎都没有犹豫,立刻就点头:“这样的话,那自然是太好了!”
约翰…洛克菲勒当然知道,这百分之五的股份,其实并不多,但是,享有了这些股份之后,每年都可以获得高额的石油红利的分成,几年之后,就能回本,再过几年,就都是纯利润,绝对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美国上车
德国欠美国资本家的钱很多,这些钱,其实德国是能还清的,毕竟,有西班牙的六百吨黄金,多少外债都不叫事。
但是,绝对不能这么痛快地还钱,毕竟在这个世道里,欠钱的才是大爷,按时还利息就不错了。
但是现在,德国一下子把洛克菲勒的钱给还了,是用石油股份来抵债的。
只有百分之五的石油股份,当然影响不了什么,他们就是单纯的分红而已,利比亚石油的各项事务,自然还是大股东,慕尼黑石油公司说了算。
但是,百分之五的石油股份,已经够让洛克菲勒公司获得足够的收益了。
这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保护利比亚油田。
现在,德国真的没有能力来顾及到利比亚油田,战争才刚刚开始,墨索里尼还在眼高于顶,一幅革命领袖的样子,不把德国放在眼里,一直要到德国征服了法国,墨索里尼才会放低姿态,变成小弟。
而利比亚,德国现在还无法派遣更多的军队过去,而且,德国也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德国空军战机数量是不少,但是还有其他的用途。
那么,如果英国人要是来一次空袭,炸毁利比亚油田,那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德国现在的战略原油储备已经足够多了,可以说,不仅仅是打波兰,掉头打法国也够用了,但是,利比亚的石油基地,依旧是很重要的,如果让英法给炸那么一下子,那利比亚的油田,至少得一个月才能够恢复生产。
如何保护好利比亚的油田?在无法派遣强悍的空军去那里保护,那就要想别的办法。
比如,拉美国人上车。
如果美国资本家也在利比亚油田里面有了股份,那么,英国人还敢轰炸吗?如果英国人炸了利比亚油田,那就是在掐美国资本家的脖子,美国人绝对会对英国人严重抗议的!
能用军事解决的,用军事解决,无法用军事解决的,就用政治和经济的手段解决。
给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就能够保护好利比亚整个油田了,可以让德国放心地在欧洲大陆上攻城略地,那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当然,让美国人一直上车是不可能的,毕竟,美英最终是穿一条裤子的,但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一旦德国解决了欧洲的问题,还怕腾不出手来吗?
到时候,不仅仅是利比亚,整个北非,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中东的那些大油田,也得落入德国的掌控才行。
在列车上,希瑞克就和美国人达成了一个石油协议,而对英国人,法国人来说,一个个的难题,就这样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时间是不会停止的。
如果11时之前,德国依旧不收手的话,那英国,就要向德国宣战!
而现在,接到的消息,让张伯伦是无法平静的。
希瑞克,到国会,进行了一番演讲,宣称德国进入了战争状态,这就是说,德国根本就不尿英法,英法的一番战争威胁,对德国来说,就是一个屁!
11时,就这样到了,德国人没有收手,而英国,接到的最新消息,就是希瑞克乘坐列车,前去东线视察战斗去了。
这简直就是在挑衅英法的底线,希特勒的每一次的挑衅,都是这个希瑞克出谋划策的,而现在,希特勒没了,这个希瑞克上台,更是在挑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怎么办?
立刻向德国宣战?
“一味地绥靖,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的态度,向德国宣战!”一旁,身为客卿的丘吉尔,此时的态度是坚决的:“立刻在法国巴黎,举行阅兵,立刻起飞战机,轰炸利比亚的石油基地!”
“这个一战的战败国,还想要跳出来,我们要在他们发动战争的初期,就将他们打回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