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当……
巨大的金铁交鸣之声哪怕是在声音嘈杂的战场之上也能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三爷那原本一直在纠结的脸孔,终于勃然变色。
其实就在我们的张三爷纠结的当口,战场上的形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刘备、潘宫和阳群三个人的围攻,虽然说颜良的实力无法与小强更不要说王越比拟,但这三位的实力也绝对无法与关二爷和张三爷这样的无敌猛将相提并论,事实上三个人之中武力潜力做高的还要数最为年轻的阳群,能够纠缠颜良那么久也不过是趁着颜良眼瞅着胜利在望,内心多少有些轻敌和冒进的心思。以致于招式之中破绽明显偏多而已。
所以当颜良注意到这一点,经过自我反省,终于收起心中那点轻敌的心态,原本还算平衡,很是三英还能略占一点点上风的局面立刻发生了转变。
没用三个回合,便将原本的劣势扭转。借着便趁着刘备回气不及的空隙挺枪直刺,逼着刘备不得不架起雌雄双剑进行格挡,那一声巨大的兵器撞击声,便是由此而来。
而在这次兵器相接之后,刘备口吐鲜血,神情委顿,双臂垂落,手上的兵刃几乎脱手而出,显然没有了再战的力量。可反观颜良。虽然长枪被刘备拼死抵挡的力量弹离了预定的轨迹,可是好一个颜公骥,顺势一旋一收,便已经蓄力完毕,准备挺枪再刺。
眼见刘备遇险,阳群和潘宫立刻舍身铺了上来,一个用手中长刀攻击颜良胯下战马,另一个则用手中铜殳挡在颜良长枪前行的路径上。一副打算以命博命的势头。
虽然只要颜良将手中长枪刺出去,刘备下一刻便必然重伤坠马。可眼瞅着潘宫和阳群这个架势,他自己也不免要遭受重创。若对面的那个人是曹操的话,那么颜良就算是拼了自己的性命也必然要结果对手,可是如今不过区区刘备而已,颜良自然不愿意赔上自己的性命。
于是无奈制止冲势,在瞬间与潘宫和阳群连续交锋三次。固然凭借自己强悍的武艺让两个人的合围之势消解于无形,而且还令两人受了不轻的伤,可也因此丧失了给予刘备致命一击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备被亲卫们死死包围,再也不留给他一丝进攻的机会。
或者说如果他再想要杀伤刘备。那么只能从那些亲卫们的尸体上踏过。
可惜,他终究是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因为……
“颜良,休伤俺家哥哥!”
爆裂的怒吼声响彻整个战场,宛若划破天际的闪电,直刺人心,又好似滚滚惊雷,不断在耳边回荡着他的威严,让胆小者惊吓而倒,就算是胆大者也本能的悚然而惊。
虽然有些对不起那些一直跟随他征战的兄弟们,但这些人又怎么能与经常同榻而卧的兄长相比,如果没有了温暖人心的兄长大人,那么他的人生大概会一片黑暗吧。
来不及对自己的副将发号施令,来不及对那些信任自己的部下做出正确的指示,张三爷仅仅只是依凭着本能,匹马便向那胆敢伤害他哥哥的那个混蛋冲了过去。
而在他的身后,是那些信任他,并愿意跟随他的骑兵们。
不过,作为事件的最中心,被大家信赖且保护的刘备,此时嘴角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是到了撤退的时候。
是的,的确是到了该撤退的时候,因为他已经接到了撤退的信号。
撤退的信号?什么撤退的信号?
自然便是三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一吼,也是三爷那率领着骑兵向主战场奔驰而来的举动。
因为那原本在刘备的计算中,代表着他所处的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毕竟若非如此,三爷绝对会以他这位兄长的命令为第一要务,坚决执行到底。
虽然有些遗憾,不过有了他的阻挡,曹操军应该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吧,而且那些新兵也算是见识到了战场的残酷,他也可以放心回去向年轻的皇帝交差。
唯一可惜的,或许只有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兄弟们,希望他们不会怨恨自己。
当然,就算是撤退,也不可能如同盗贼一般扯上一句“风紧扯呼”什么的然后便一哄而散,那样一来就算是颜良原本没打算和刘备死磕到底,此时也绝对不会放过这种能够痛打落水狗的机会扩大战果。而且这样的行为也会让那些新兵彻底释放自己心中的恐惧,就算最后没有成为逃兵,他们日后是否还有信心再一次走上战场同样会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所以说有能力的将领就算在撤退的时候,看起来也像是随时准备战斗一般,或者说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打算攻击敌军,那么敌军绝对会拼死抵抗,甚至你还有反胜为败的可能。
为何啊?
道理很简单。人心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