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瑶只是因为“射阳镇”
有“射杨”
之谐音,感觉不太吉利,所以开口让杨沅去山阳镇。
却没想到,阴差阳错,居然在这里真的等到了援军。
一时间,知道吴幼瑶之前曾“指点”
杨沅移兵山阳镇的义军首领和战士们,看着她的眼神儿都不对劲了。
椿屋小奈认真反思了一下,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骟是四声,山是一声,小女子多虑了。
山阳,山阳,山之阳也。
山之阳就是南啊,这不明摆着去山阳镇就能回南方么?
幼瑶……不是,幼瑶姐姐果然是个有大神通的女子!
山阳镇上所有的渔船、门板,床榻,甚至板凳都绑在一起,做成了可以载人之物。
他们真是用尽了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把人运上船去。
至于山阳镇上的百姓,还是那句话,愿意跟着一起走的,上船。
对于陌生的地方充满畏惧不愿离开的,便发了银钱,叫他们速速离开。
因为义军大队人马到此,消息不会瞒的太久,很快追兵就会赶来。
杨沅一直觉得,追兵一定会在他们上船之前赶来。
许是后世的时候,和戏剧看多了。
他总觉得,如果就这么太太平平地上了船,有点不合乎情理。
所以,他坚持要留在最后。
他集中了最能战、装备和马匹最好的一批将士,在滩涂上布了一个以防御为主的阵型。
他甚至想起了他看过的一本书,那里边的主角,曾经在忘川河畔,三刀断铁索,阻断了数万辽国铁骑。
杨沅也不知道他在这儿能断什么。
结果,一直等到需要掩护的所有人都登了船,金军也没有赶到。
于是,杨沅决定登船。
鹿溪一直陪在岸上,直到此时,才和杨沅一起上了小船。
所有的马匹自然都抛弃在了岸上,这时只能顾人,管不了这些马了。
当最后一船士兵驶向远处的大船时,天色已经昏黑一片。
远处一片火把,如同火龙一般,向这边追来。
得益于杨沅的人马之前坚定不移的南下,突然改游击为死战的战斗风格,金军也适时做出了调整。
前路八千精骑的穿插,是杨棠调动了南京路现在可以调动的所有骑兵精锐。
所以,后续追赶上来的兵马即便是发现了有大队人马向山阳镇方向转移的痕迹,追赶起来也快不起来。
再加上南京路兵马担心杨沅穿插过去,那可是他们的最大过失。
因此他们主要是挡在前路上,因为边防线太长了,根本无力主动出击。
所以他们把追捕围猎的任务交给了从山东东路追过来的兵马。
而追兵一直是撵在义军的屁股后面,隔着半日的脚程。
所以等他们赶到,也正是义军完成大撤退壮举的那一刻。
看到远处大船上的灯火,追到滩涂上的金兵心都凉了。
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