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嘴里,改造完成后,这间小院俨然就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这倒不是陶玉书在安慰母亲,小院的规划和设计是她亲自把关的,对父母的养老之地,她是极其重视的。
在院子里转了半天,陶母的心情极好。
跟陶玉书说起了她小时候的事,杜家在清朝中期出过两位进士,保住了家族近百年富贵。
陶母幼时家境很好,住的宅子规模跟小六部口胡同的院子差不多,还有两个专门伺候她的奴婢,但一切都在北平沦陷之后不同了。
又过了几年,陶母嫁给了陶父,就住进了燕园。
“现在住四合院,可比以前方便、舒适多了。”
陶母感慨了一句,又问道:“全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也没多少钱,再说赚了那么多钱,不就是为了花的嘛。”
见陶玉书不说实话,陶母知道这花费肯定少不了。
她偷偷的问林朝阳,“得有100万吧?”
林朝阳点头,“差不多。”
实际上,这个数字再乘以3才差不多,差一点的地段再买两套四合院都够了。
几人正说着话,嫂子赵丽走进了院门。
这段时间她一边要忙着店里的事,一边时不时的还要跑过来监监工。
“大哥呢?”
陶玉书问。
她不提还好,一提赵丽就忍不住抱怨起来。
“房子都动工这么长时间了,他总共也没来几回,什么忙都帮不上,整天出去吃吃喝喝。”
林朝阳在一旁听着不由得感叹,这么多年了,大舅哥的摸鱼本色真是一如既往啊。
“背后说我坏话是吧?”
陶玉成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他刚走过垂花门。
“我还用背后说你坏话?”
赵丽冷哼一声说道。
陶玉成自知理亏,说道:“我不也是忙嘛。”
“忙什么?”
“忙着给你儿子的毕业戏做指导啊!”
陶玉成这话半真半假,他确实是给陶希武拍戏做了些指导,只不过这半年时间里总共就去了三回。
“你就编吧。”
夫妻俩拌嘴,家里人早已习以为常了。
林朝阳打岔问道:“大哥,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找你嫂子呗。”
赵丽疑惑道:“找我干嘛?等会就回家了。”
“你弟弟打电话,说你侄女要来燕京。”
赵丽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不给我打电话,给你打电话?”
陶玉成吐槽道:“你现在脾气大的,跟领导人一样,他不给我打给谁打。”
挨了一记白眼,陶玉成让赵丽给远在老家的弟弟回个电话。
然后又跟林朝阳他们解释道:“她弟弟那个闺女,这回高考不是没考上大学嘛。
家里本来是想让她复读,可这丫头死活不肯,非说要来燕京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