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也学学查先生,解甲归田?”
怅然的气氛被破坏,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他多大?我多大?我退休了干什么,每天在家里跟你大眼瞪小眼吗?”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每天游手好闲一样!”
陶玉书用眼神质问他:不是吗?
林朝阳脸色微微尴尬,岔开话题,“那什么……晚上没事,我请你去看个电影吧。”
陶玉书嗤笑一声,“就请我看电影?”
林朝阳挑了挑眉,“晚上我再给你个惊喜!”
“没正形!”
陶玉书娇嗔了一句。
翌日,明报企业发布公告宣布:查良镛先生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这一决定也代表了明报企业从此结束“查良镛时代”
,正式步入“陶玉书时代”
。
当天《明报》发表了金庸的对明报全体同仁以及读者的告别信。
“……自从我公开表示要退休后,连林太在内一共有十一个机构向明报集团探询过收购或参股的可能。
我一个个郑重研究,有时还请获多利等著名财务公司分析对方的提议条件。
但第一,我不想将明报集团卖给外国公司;
第二,我不希望收购《明报》的机构纯粹从生意出发,而不是对新闻事业有一种奉献精神与责任感。
至于某些我怀疑具有政治目的的探盘者,根本没有对之作任何回应。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往和了解,我觉得林太的经营管理才能令我十分佩服,正是巩固与发展明报企业的理想人才,同时她对新闻事业具有热诚,是非常难得的性格。
她出的价钱不是最高,连第二、第三高也不是,但我很乐意将《明报》的控制股权交在她手里。
这是长期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性的‘价高者得’。
与林太交往数年,倾谈大计,投机万分。
能在归隐之际,遇到她这样的接替者,对我和明报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只盼林太能够带领明报企业走向更高的成就。”
金庸在告别信中回忆了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内容情真意切,引来了许多同仁和读者的共鸣,同时也高度称赞了陶玉书这位明报企业的新主人。
公司股权易主早已在三年前就确定,如今顺利的完成新老交替,令外界对明报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多了几分信心。
这天傍晚,陶玉书又特地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设宴招待明报企业高层人员,但她本人却没有出席,这场宴会是为了金庸和明报企业的老相识们准备的。
如此举动,让许多因为金庸离去而感到忧虑的明报管理人员心安了不少。
在此之后,陶玉书成功接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她和金庸这场由商业收购起,互相欣赏、成就的精诚合作也被香江商业界传为一时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