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算上节目造星的收获对新艺宝、林氏影业的关联影响,星空卫视赚的就更大了,但真正让星空卫视所有人期待的是《亚洲偶像》明年的第二季。
影响力如此巨大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它的经济效益在第一季还远未发挥出来,只相当于播种期,到第二季才是真正收获的时候。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获,《亚洲偶像》的火爆也带动了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这两家星空卫视幕后公司股价的不同程度上涨。
资本市场看中的就是预期,《亚洲偶像》才播出三期,热度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综艺节目,对于星空卫视的利好无疑是巨大的。
而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又是星空卫视的背后金主,热情的投资者们选择了用脚投票,为两家公司带来了累计10亿港元的市值涨幅。
《明报》敏锐的抓住了这个信息,将这件事广而告之,为《亚洲偶像》的热度再添柴。
到12月7日《亚洲偶像》第四期播出,也是节目淘汰赛的第一场,来自亚洲各国的210位选手首次公开亮相便淘汰60位。
惨烈程度史无前例,让节目收视率轻松打破了30点大关,由第三期的28点猛烈提升到36点,观众人数最高百分比更是高达惊人的51。4%。
观众人数最高百分比即在特定时间段内,观看某个电视节目或频道的人数占所有观看电视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这个指标用于衡量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和观众覆盖范围。
八十年代初时,无线电视台不少大热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达到60点以上,观众人数最高百分比可以到90%以上。
《亚洲偶像》的51。4%看起来有很大差距,但实际上这些年来观众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电视开机率和收视率本身就在下滑。
如今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达到30点以上已经算是大热门了。
更何况《亚洲偶像》播出的时段还是开机率最低的周六晚上,而且综艺节目在香江电视界历来是不受电视台和观众重视的。
这个时候用对比法更加简单,同时段翡翠台的《劲歌金曲》原本收视率都在22~25点之间,这天晚上只剩下18点。
连收视霸主的收视率都大幅下挫,更别提其他几家电视台,被《亚洲偶像》虹吸的效应只会更强,同行们叫苦连天。
单一时段的收视率被虹吸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星空卫视的骚操作不断。
《亚洲偶像》只是一档节目,就算收视在集中,也只是某一时段的霸主。
但从《亚洲偶像》播出第一期开始,星空卫视便尝试着在合家欢台每周三、五傍晚播出海选集锦。
这些海选集锦都是正片未播出过的片段,收到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
除此之外,节目组灵感乍现,又紧急制作了一档专门追踪节目制作内幕和选手动态的衍生节目《亚洲星动向》。
仍旧是放在周三和周五晚上,不过时间是10:00。
这两档临时拼凑出来的节目,直接带动了合家欢台周三、周五下午到晚上这一时间段的收视率赶超同行。
另外这几档节目也登陆了星空卫视中文台。
连衍生节目都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亚洲偶像》的影响力简直强到离谱。
12月的香江,已经被《亚洲偶像》彻底点燃!
被一同点燃的,还有香江的观众们,尤其是那些年轻观众。
从节目淘汰赛录制以来,聚集在电视台门口和酒店楼下的歌迷们与日俱增,人山人海。
尤其是当郑伊健、王馨平、张宇等高人气选手走出酒店或电视台时,歌迷们的尖叫声山呼海啸一般,那场面说是巨星出行也不过如此。
现在已经有广告主向节目组抛出了橄榄枝,邀请节目选手为公司产品代言。
其中最受欢迎的郑伊健,有广告主甚至开出了200万一年的代言费,这个数字已经是香江一线影星的级别了。
节目尚未播完,有的选手已是半步天王。
“亚洲偶像”
这四个字,在此刻已经超越了节目的意涵,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