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天,林朝阳特地跑到了明报大厦,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见证香江报业的又一项创新的诞生。
明报企业的市值在年后跌了一些,主要是受市场行情震荡影响,另外财报表现比较稳健,没给市场什么惊喜。
这也很正常,明报企业的市值从去年上市就一路高涨,期间虽然也有下滑,但总体还是上涨的。
之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正常范畴,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对这家企业未来前景的看好。
现在行情过去了,股价也在慢慢回归理性。
陶玉书做事,向来是不动如山,动则雷霆。
明报企业在合并上市后,她一直没有做什么大动作。
唯一称得上是动作的,就是刚过完年,陶玉书便力主在明报企业内部成立了网络新闻部。
这个网络新闻部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负责网络新闻出版物《亚洲新闻摘要》的出版。
网络新闻部成立的消息在股市之中没有掀起任何波澜,明报企业方面也没有刻意宣传,连在明报企业内部都没多少人关注。
但在《亚洲新闻摘要》创刊号面世的这天,金庸、陶玉书、林朝阳三人却齐聚在网络新闻部小小的办公室里。
最新的486电脑,显示屏还是个大脑袋,DOS系统还没有桌面一说,有的只是操作界面。
随着年轻编辑手中鼠标滑动,一早编辑好的新闻内容一行行下拉,出现在屏幕上。
金庸身子向前,探着头,神色无比认真的仔细看着屏幕上的繁体文字。
看了好一会儿,感觉眼睛有些乏累,他选择了收回视线,看向了一旁的林朝阳和陶玉书。
只见夫妻俩正认真的盯着屏幕,不时的讨论一两句屏幕上的新闻内容。
《亚洲新闻摘要》顾名思义,汇总的是近一段时期内的亚洲重要新闻的简要介绍,分为了英文版和繁体中文两个版本,更新频率为每周一次。
具体的获取方式是用户订阅后,每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查先生觉得这种崭新的新闻媒介如何?”
关注完电脑屏幕上的内容后,陶玉书问金庸。
金庸面带微笑,“很新颖,浏览起来也很方便,就是对我们老年人不太友好。”
陶玉书说道:“电脑和互联网毕竟属于新生事物。”
金庸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林太认为这种媒介浏览方式以后会成为主流?”
搞《亚洲新闻摘要》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陶玉书主张和实施的,金庸现在还担任着明报企业的董事长,但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与陶玉书发生龃龉。
陶玉书沉吟着回答:“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确实有其便利性,在未来应该是有些市场的。
但是否会成为主流,这个我无法确定。
不过我想明报企业现在是上市企业,必须要保证敏感的市场触觉,既然有了这种崭新的媒介方式,那么我们必须要率先介入。”
听着她的话金庸微微颔首,当初他要卖明报,闻风而来的买家多达十几家。
其中不乏出价让他心动的财大气粗者,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陶玉书。
原因就在于,金庸要找的不仅是一个好买家,更要找一个靠谱的继任者。
他希望明报能够在这个人的手里完成从家长式管理到现代化、制度化管理的过渡,希望明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毕竟是他半生的心血。
过去这一年里,明报先是经历了一次大的企业合并,又顺利上市,尽管最近股价有所下降,但总体表现是非常优越的。
当初金庸卖明报,获得了3亿港元现金收益,另外手里还掌握了不少玉郎机构和明报企业的股票,这些股票现在的价值高达12亿港元。
要知道他经营明报多年,利润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一年四五千万港元。
结果公司一卖,十几亿港元入账,比他之前半辈子赚的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