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带我去远方豆瓣 > 第527章 文化输出(第3页)

第527章 文化输出(第3页)

去年他还到美国作了一次短暂的访问,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电影市场的振兴和再发展必须要摆脱僵硬的体制思维,走开拓型、外向型道路。

“《末代皇帝》是在咱们中国拍的,投资金额巨大,但在全球收获了2。4亿美元的票房。

现在在全世界卖录像带,收益同样可观。

中影公司去年总结的时候肠子都快悔青了,当时人家叫他们投资,分担一下风险。

可他们目光短浅,没有魄力,不敢投资,只能看着人家赚钱眼红。

像《末代皇帝》是在中国拍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明星。

卖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题材独特,末代皇帝可能在全世界都有,但中国的这位末代皇帝,推翻以后,又把他改造,改造到他自己又十分得意,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这么好的题材,我们自己就没有掌握,让外国人给拍了。

唉!”

谢靳越说叹息越重,满腹愁肠。

1987年贝托鲁奇在国内拍摄了《末代皇帝》,上映后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大杀四方。

林朝阳说道:“老谢,你不能这么想。

《末代皇帝》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离不开名导和奖项的双重加持。”

“好,那我换个例子。

你那部《寄生虫》,戛纳得了奖,在各国上映之后成绩也都不错吧?光国内就卖了5000万票房。”

林朝阳轻轻点头,《寄生虫》去年拿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已经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排除了几个还未上映的票仓之外,不完全统计的累计票房达到了6600万美元,已经为林氏影业带来了近1900万美元的收益。

“这些都是中国题材、中国故事,我们中国人也能拍。

可现在大家忽略电影的商品属性,只把它当成宣传工具,我们怎么能指望老百姓喜欢、捧场?”

任谁都看得出来,谢靳对现在电影市场的发展充满了怨气,也充满了不甘。

纾解了情绪,谢靳问林朝阳:“朝阳,真就没有办法吗?”

林朝阳沉吟着说:“倒不是没办法。

投资大,多拉几个投资人分担风险就是了,问题是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必须只能使用内资。”

谢靳摘下眼镜,笃定的说道:“如果是你们夫妻俩来投资的话,肯定没问题。”

“让我们投,投多少?我们要不要内地的票房分账?这种电影顶多在东亚地区市场,发行也要依靠当地片商,收益怎么分?”

林朝阳一连串的问题让谢靳陷入了苦恼。

过了一会儿,林朝阳说:“你先别着急了,先好好睡一觉,明天有时间再聊。”

将谢靳安顿到了西院,林朝阳回来对陶玉书说:“怎么着?你对《赤壁大战》感兴趣?”

他刚才支开谢靳,就是看出了陶玉书似乎对这个项目有些意动。

“前几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日本人就特地找上门送投资,也被拒绝了,三国题材在我们东亚还是比较有市场的。

如果我们能够争取到一些条件的话,投资《赤壁之战》倒也不是不可以,回本应该不成问题。”

“你不担心老谢的《赤壁之战》重蹈谢铁骊的覆辙?”

1986年,在央视的电视剧版《红楼梦》正如火如荼拍摄之际,燕影厂突然曝出惊天大手笔。

他们要将《红楼梦》拍成电影,电影共分六部上映,总投资2200万元,引得中国电影界一片震动,声势可远比央视的电视剧版《红楼梦》大多了。

89年电影拍完陆续上映,反响有褒有贬,从口碑上来说跟央视的电视剧版不分伯仲,但票房却是实打实的惨败,没掀起什么大的水花。

“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篇幅太长、内容太过庞大,天然就不适合以电影作为载体传播。

燕影厂和谢铁骊犯的错误也在这里,如果他们只拍一部《红楼梦之元春省亲》,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