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只带着差不多两个班的人躲闪、闹腾,应该说是眼下最好的人选。
孟庆生、林道功这俩愣头,愣是愣了点,但毕竟是原柳社主要骨干,拢住其余愣头听命行事的功底还是有的。
三人分工合作,长短互补,在正式编练队伍之前,先打下一个连的底子,还是成功几率颇高的嘛!
况且接下来的大动作,确实急需一个具备军事素质的人。
在潜伏侦察时,跟铲子说过的“玩大的”,可不是虚拟恫吓之词。
这么些天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周密计划,为的就是这个“玩大的”。
铲子、风子,还有孟庆生等人,是全程参与行动。
但他们缺乏军事素养,只知道按照吴毅的安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并不知道各个步骤的效用,更别说是整体关联了。
紧锣密鼓做足了准备,当然是想要整出海啸般的效果。
有黄大疤这样的“人才”可用,胜算或说效果足以翻番,何乐而不为?
只是时间紧迫,容不得大会小会、会套会。
吴毅一边指挥大家伙洗劫鬼子前庄村驻地、清点处理物资,一面临时培训黄大疤、孟庆生这两位“连主官”。
说是培训,其实都有点夸张了,应该说是唆使、教坏更贴切。
因为主旨归纳起来也就就是一句话:除了自家百姓,甭管小鬼子还是汉奸,有便宜就捞,没把握的决定对不沾。
单是口头说教,效果难免要大打折扣,眼巴前正是个好课堂。
“嘿,动作都快点哈!俺们就是抗日义勇军,就是冀东特别勤务旅,没什么要藏着掖着的。标语,横幅,都给俺弄好喽!”
吴毅站在前庄村戏台子上,吆喝着分发石灰桶、油漆刷子之类。
似乎自己真是旅长兼政委再兼工宣部部长,要组织召开个抗日动员大会。
“考古”可不是瞎混的职业,队员们或多或少都识点字。
要不怎么弄清古董文物哪值钱,哪不值钱啊?
何况他们是秀才柳爷的手下,拿着工工整整写好的字幅,要是照葫芦画瓢都不会,干脆别自称是柳社的人拉倒!
鬼子的被单之类,都被哧溜溜地扯成大小布条,由功底不错的孟庆生、黄大疤等人执笔。
写成一幅幅,据说能振奋人心的抗日条幅。
书法略逊一筹的,只能晃荡着石灰桶,见着光溜点的墙壁就上去涂鸦。
再差些的呢?
“嘿,繁体字嘛,咱认认读读没问题,写起来费劲……”
吴亲自毅带着几个实在拿不出手的,一边布置“会场”,一边在心里找托辞。
不过,在大家挥毫泼墨的时候,所写内容都是由他专横地口述的。
容不得别人提一点儿意见不说,还连解释都不给。
只说到时明白就是,现在知道那么多干球!
要都是大老粗,倒也好说。
可就像前边说过的那样,柳社是一个挺有文化的小团伙。
写着、写着,有不少人似乎犯了牙痛病,不时地倒吸凉气。
不是内容太好、太感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