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文联紧急协商,也决定出版一本《红土地》杂志,而且申请正规刊号出版。
跟潘大章商议让他担任杂志主编,被他捥拒了。
“周老师是我市的名作家,是前辈,理应由周老师担任主编。况且我在学校读书,也在俞督,处理工作也不方便。”
最后,他答应在首刊上发组诗和一个短篇,还帮助拉了一些名家发稿。
除了读者写信之外,全国各地也有许多诗人和作家给他写信,跟他讨论写作上的事情。
其中不乏名家和评论家。
在许多报刊上,评论潘大章的诗为哲理诗派,跟新兴的朦胧诗派产生一样的轰动效应。
许多诗人的作品吸收了他的理念和抒写模式,也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
《俞督文艺》是属于县城内部刊物,属于学习型的,是为了培养县城文学人才阵地的。
所以不需要拉外地名人来投稿。
而《红土地》就不一样了,
它是一本综合性文艺季刊,多刊发一些名家作品,有利于它走出冈州,走出赣省,走向全国。
潘大幸养成了习惯,一般上体育课和劳动课,他都可以去县委办公室。
体育课即使不止,考试时也绝对能够拿好成绩,不会拖班上后腿。
他的身体各项素质都比其他人强。
还有劳动课。
谢主任特意跟他说:“上劳动课时,你可以不用去上。”
这个季节上劳动课做得最多的事就这去种树。
学校旁边的公园都是他们劳动课的战场。
公园后面不远是绵绵几十里的俞山。
学校为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德,会找赤脚医生,给大家认一些中草药材知识。
让学生在劳动课时,去田间地头,山脚溪沟找一些中草药材。
象什么蒲公英、蛤蟆秧、掐不齐、苦菜子……
此时田地山岭间,由于还没有农药化肥的滥用,各种杂草丛生。
寻找这些赤脚医生教授过的样草,也并不是一件很
center--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