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耳朵和兔子尾巴下酒比乌龟的好吃多了吧?
这一幅幅画面,从古至今,不断重演着,
其实那里面的乌龟和兔子是天生的运动员,
他们参加运动会的历史,似乎比我们人类的要悠久多了。
注:
本篇本来是用于《劣等思想驱逐优良思想的“沈雷法则” (Sunlines Law)及其反法则》作一个小节之用的。哲学论述加一片这么搞笑的东西上去,好像不太符合逻辑?就像有人认为小说家不会是哲学家似的,有人探索过了,成功了,我只是换一个形式的不完全尝试,又有何不可呢?这篇写好了,原文倒是还没有写到我要添这一段的地方,不管了,看看这篇似乎也有另起一篇的可能,写得就像散文诗歌,但是被我写得即不像散文又不像诗歌了,别怪我,正正规规的文章,我看的比较少,可能等我以后看这类看的得多了,写得可能也就比较正规了吧?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Sunline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Sunline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后的翻译和体会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这本书我看的是九州出版社的英汉对照版,我偏好读英文原著,因为中文翻译不可能像原作作者尼采一样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翻译后的东西不可避免地损失了不少原作作者的意境,虽然我看的这个版子翻译的还算工整。作为读者,我把我从原文中读到的较少修改地记录下来,但是却会以我对之的理解作为主线,串联起我对这本书的思路历程,还是有点意义的吧?原著很长。我的翻译很有可能中途而废,所以读者对此不要抱什么期望。
我写诗歌不是为了当诗人而写的,莫明其妙地一首首诗歌就被写出来了。
我看哲学著作并进行哲学思考也不是我为了当哲学家,而是我发现了我自己思想的欠缺,希望填补一点自己的无知的程度,不知不觉地思想就自动地流溢出来了。
欢迎转载本文,但请注明出处以及该书中文翻译者Sunline,但是,请不要将本文用于盈利性的目的。因为作为翻译者的我翻译此书的初衷以及主要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
这里我说的本文仅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Sunline中文译本。
我看的英文版据称是根据Boni And Liveright; Inc。 1917的版本所译,英文译者:Thomas mon,似乎是近代英语,和现代英语不太一样,所以我不提供完整的原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络上自行下载。
也就是说我翻译的是英文翻译版,并非德文原版,而该英文版也附有对照的中文翻译,并且十分的工整,好像没有我自己去翻译的需要。促使我进行翻译的原因可能部分地在于,我感受完英文翻译之后,发觉中文翻译的意境与之相比似乎不太相称,也就是说我从英文翻译中感受到的,如果仅仅从中文翻译的阅读中,可能就感受不到?!但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不知道从德文翻译到英文是不是如此?)所以,才尝试进行的翻译,纯粹为了自娱自乐。
本人亦并非专业翻译家,专业是“计算机信息管理”,英文水平尚且通不过大学英语四级,(数年前考过多次,均以告终,目前阅读能力可能是略微提高了一点,这不,读了好几本英文版的著作了吗?其他的能力?可能全部都要退化到快要接近弱智的底线了吧?),当时学习英文的目的是弥补欠缺,虽然略微读了少许自学考英语专业的部分课程,但是能够通过的尚且好像没有一门。所以就我的英文水平自然也不可能翻出什么好东西的。
而德文只是看过新东方的网络教程的字母部分第一课的几分之一,要产生欣赏德文文章的优美感的可能性,暂时似乎是几近于无的。因此,目前,我是不会去阅读德文原版的,原因在于我尚有这点自知之明,知道目前的我尚未存在这么个基础。至于提高德文阅读水平这个基础,目前我没有这个打算,只能顺其自然吧。
但是上面所述的似乎并不影响我去阅读和感受英语?我似乎能够慢慢地欣赏这本英文翻译和中文翻译对照本,而且现在也不需要去翻老古董一般的字典,Lingoes的即时指翻十分的快捷!获取翻译的时间节省了不少,比起过去,就比较少地妨碍我去感受英文翻译的的优美了。
此外关于尼采本人的著作,不管是德文原著(这个目前我也看不懂啊?)还是其他语言的翻译,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点都没有读过,但是从书中、网络上他人对于尼采的评论我确实是读了一点的,由此我才有去寻找,发现,购买,阅读这本书的可能,否则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即使看到这本书,我也很难产生去翻一下的念头吧?由此可见,我对尼采思想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下面的体会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激发或者说是联系到的,所以请勿将我当成是对尼采思想有什么理解的人,我仅仅是一个寻求者而已,因无知而寻求,并将我思考的痕迹记录下来而已,现在仍然是无知,也不希望在什么方面变成“有知”的。
我写作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或者出名什么的,所以如果有的读者的期望是存在于我目前并不存在的基础上的,那么我只能致以我真挚的歉意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我确实是令您失望了。
原文作者尼采,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
顺便说说一下Nietzsche 为什么中文叫“尼采”,尼采是德国人,他的名的字母拼写可能和通常的英文单词相比显得十分怪异,Nie就像中文的“你”,tzsch合起来只发一个辅音,合起来发音就像中文的“你吃呃”,太通俗了,大概考虑换个好看一点的词表示吧?最后就变成“尼采”了。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
先说说标题,Thus Spake Zarathustra。
Spake是speak的过去式,我前面说过这是近代英语的版本了,不是当代的,就像has被写成hath一样,读这本书可能需要随时加载一本字典屏幕上。
Thus是副词,“如此”的意思,修饰动词Spake,两词合起来就成了“如是说”了。
Zarathustra '。z&;#230;r&;#601;’θu:str&;#601;' 查拉图斯特拉 =Zoroaster琐罗亚斯德,波斯人,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创始人,一位先知,也就是说人们相信他是上帝派来领导和教育他们的,(公元前BC)约628年至约551年,生平不详,本书尼采就从他开始来描绘自己思想中的世界。
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
三十岁的查拉图斯特拉离开他的家和湖泊,进入山脉隐居,在那里他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和孤独,这样十年都没有厌倦。一天,在玫瑰色的晨曦中随着太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