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枪响,在地牢里响起。
当那两名美国副官,在“叛军”的“拼死保护”下,狼狈不堪地逃出战场,与埃文斯上校汇合时。
他们带回了一个让华盛顿震惊的消息。
“是吴铭仁!他绑架了我们!”
“他还勾结了日本人!”
“是重庆的汤恩伯将军,和太原的空中力量,‘联手’救了我们!”
“我们亲眼看到,那架黑色的‘魔鬼’,用雷声吓跑了日军!”
埃文斯听完汇报,立刻给华盛顿发去了新的电报。
电报的核心内容只有两个。
第一,吴铭仁叛国,证据确凿。重庆方面“大义灭亲”,值得嘉奖。
第二,太原方面“顾全大局”,不计前嫌,出动“王牌”战机协助盟军。
“他们的p-51生产线,必须立刻交付!”
“还有,”埃文斯补充道,“我需要更多的‘铂金’,越多越好!”
“因为,我怀疑,那架‘魔鬼’战机,每一次发出雷声,都在燃烧黄金。”
张合拿到了豫西的战报。
吴铭仁,自杀。
汤恩伯,惨胜。他“平定”了叛乱,但也折损了近半兵力。
日军110师团,撤回郑州。
楚云飞,“凤凰”小队,零伤亡。
“旅长,”楚云飞递上那把吴铭仁自杀的手枪,“戴笠,这次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张合摇头,“他还不够痛。”
“豫西的烂摊子,汤恩伯一个人收拾不了。”
“日军110师团,还在那里。”
“他得求我们。”
重庆。
戴笠看着吴铭仁的“遗书”(楚云飞代笔),气得说不出话。
“校长,”戴笠沙哑地说,“豫西……我们拿下来了。但……守不住。”
“汤恩伯损失惨重。日军110师团,随时会反扑。”
“校长”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张合的第二刀,来了。
“给太原发电。”
“就说,”他艰难地开口,“豫西……那片‘缓冲区’,我们守不住。”
“问他张合……开个价吧。”
“‘广……’那位‘校长’,终于低头了。”
赵刚放下电报,长出了一口气。
“豫西这块硬骨头,他汤恩伯啃不动。还得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