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仰天大笑:“好!好!好!朕这就册封你作高句丽的王。”
杨广的话震惊在场所有的人。
看似气话,可是如果傅采林点头,高句丽不用打自己就乱了。
傅采林会点头吗?
当然不会。
杨广也知道不会,不过有枣没枣打三杆子,也是在向其他人传递大隋皇帝的权威。
傅采林也没想到杨广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不过傅采林连半刻的心动都没有,只是道:“我真想当高句丽王不需要劳烦大隋皇帝陛下。”
傅采林没有表达对高句丽王的忠心,而是表达出他在自己民族内至高无上的地位。
与他相同的是毕玄。
他们真想篡位,根本不需要借助外力,在自己的民族内登高一呼,不用打就可以称王了。
这种和本民族结合紧密的宗师就有这种实力。
而同样是宗师的宁道奇,闲云野鹤,销声匿迹近二十年,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没人敢猜测他死了,可这么总是不露面,也很容易让人遗忘,这就更凸显高句丽和突厥宗师的地位。
杨广心中何其恨宁道奇,胜过恨梵清惠。
杨广问道:“大师来见朕,能替高句丽王作什么主?”
傅采林道:“现在高句丽南方战事吃紧,我王脱不开身。等南方战事结束了,我王必亲入洛阳面见大隋皇帝陛下。这是我的承诺。”
这话说的不轻,傅采林的承诺力度远不是高句丽王能比的。
如果到时候高句丽王不来,那食言的就是傅采林。
政客说的话能兑现的不多,食言是家常便饭,可傅采林不同,他代表的是武林信仰、民族精神。高句丽王敢不来,他就真敢给高句丽换王。
傅采林继续道:“我会在洛阳一直等到我王来。”
这是要给大隋当人质。
虽然不是一个好人质,但足见其决心。
如果这样大隋皇帝都不满足,那就开战吧。
这一战其实早就在大隋和高句丽人的心中了。
杨广又沉默,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是战争还是和平,就在杨广接下来的话。
杨广缓缓道:“大隋有尚武精神,朕一向尊重有勇气的人。天下练武的人无数,可宗师就三位,朕今天愿意给宗师一个面子。”
杨广高高举起,可这么轻轻放下却没想到。
不打正常,可这么轻易吐口,还是很奇怪。真正了解杨广的人都知道,宗师没这么大的面子。
随即杨广当着傅采林的面下旨征兵。
这些兵可以是迎接高句丽王的仪仗,也可以是押解高句丽王的解差。
傅采林神色没有一丝波动,他原也知道两国交战非是他一句话就能平息。
现在的效果算是傅采林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