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家就是没成算,你怎么强调都没用,粮食都见底了。
有的人家还将就,可也不够了。
都不敢多吃,每顿饭都得多加一瓢水,更稀了。
顾七七想打听点啥找张奶奶就行。
这老太太人善,不爱嚼舌根,可却爱打听,什么事情都心里有数。
却只竖着耳朵听,并不谈论。
一问就含笑,假装聋了,没听到,有趣的很。
很有智慧。
“张奶奶最近可好?”
“好着呢,快把壮壮放炕上。”老太太很热情。
顾七七先把壮壮放下,然后把手里的小篮子放到炕稍儿的双层樟木箱子上。
“说过多少次了,都不是外人,再来可不许拿东西了。”张奶奶含笑嗔怪。
顾七七也含笑:“没啥,我自己做的发糕,软乎,您老留着自己吃。”
老太太一听是发糕,立马笑得一口白牙。
这个年岁还能保持满口牙不容易。
“我天天往山上跑,就想着多打些柴,屯子里事儿都不清楚。”顾七七道明来意。
老太太眼中精光一闪,立马会意。
笑呵呵的接话:“没啥稀奇的,都是些扯老婆舌的闲话。”
顾七七假装害羞:“我年纪小,嫁来咱屯子时间短,好些个人还没认全呢,哪里就敢和她们扯闲话。”
张奶奶轻叹一口气,眼神饱含岁月的艰辛:“这年月,活着都难,哪里就有精力到处扯闲篇,恨不得少说几句话省几口粥。”
“真到这程度了?”顾七七是真不了解。
“哎!远的不说,就说袁老二家的孩子吧,听说都饿病了,可怜的一小团儿,眼看着就不行了。”
这事儿顾七七真不知道。
哪里就到这种程度了。
当娘的心不狠,当爹的靠不住,可不就可怜了孩子。
当晚,顾七七就把白天打听到的缺粮人家,又偷偷给送了二百斤红薯。
袁嫂子是家里的老黄牛,起的最早。
顾七七特意给她准备了十斤小米。
这要是个聪明的就知道偷偷昧下给自个孩子养养。
实在立不起来,她也没办法了。
帮了一次,帮不了两次。
人总归要自己立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