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源自于大唐帝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重视教育理念,良好的科技氛围,吸引了世界上大批的科学家来到帝国定居,创业。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进步,不可能单靠某个人的金手指,那太不现实,更像是空中楼阁。
数10年持续的科技教育投入,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几年来
大唐帝国臣民的识字率直线攀升,国民5年普及型教育深入到偏远乡村,牧场。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这已经成为国民的普遍共识。
高等教育的大学和专科院校发展到110多所,重视科学发明的理念,在帝国各大企业中逐渐深入,科技人才也变得更加受重视。
整体经济在较高的总量基础上依然平稳发展,1886年经济总量增长7。12%,在世界各国列强中仅次于德国11。6%,位居第二。
大唐帝国的战略环境由于拥有两洋之利,在整个美洲没有对手,所以,近20年来军事发展稍显滞后,财政预算也不多。
就比如大唐帝国重点发展的皇家海军,在20年前的海军预算仅仅是英国的110,一年约110万英镑左右,即440~450万唐元。
在10年之前,大唐皇家海军财政预算增长了一倍,达到每年千万唐元的水准,也只不过是英国皇家海军每年拨款的四分之一。
时至今日
大唐皇家海军财政预算约为英国三成左右,即每年1300~1400万唐元水准,上下浮动不大。
大唐皇家陆军财政拨款只有海军的一半还少些,每年约620万唐元(注;约合130万英镑,不包含皇家禁卫军拨款)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15万大裁军之后,大唐帝国皇家陆军规模进一步缩减。
其实行义务兵役和职业兵役制相结合的政策,普通士兵入伍后,每月只能拿到一些象征性的补贴,更多是为帝国尽义务。
大唐帝国陆海两军维持一支较为精悍,数量较少的军队规模,已经足够维护广大帝国的安全。
与大唐帝国不同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由于要维持在全球的军事存在,所以始终保持了庞大的规模,现役各种舰艇650余艘,包含了超过一半的老旧风帆战舰。
法、德两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容小觑,由于两国是死敌世仇,所以在军备发展上一直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
仅以德国海军为例;
在其保持着110多艘老旧风帆战舰的基础上,这15年来,一直大力发展新式铁甲战舰,被誉为德国镇洋级的“萨克森”级铁甲舰先后建造了6艘。
除了出售给大清国的“定远”和“镇远”以外,其余的均进入德国皇家海军服役。
在此基础上
德国皇家海军又发展了多型万吨级铁甲舰,建造新型铁甲舰只会比大唐帝国更多,而不会更少。
加上统一后德意志帝国拥有大量的旧式风帆战舰(注,包含以前北德意志诸侯国老式风帆舰队),其海军规模还大于大唐皇家海军,战斗力也不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欧洲各国列强由于战略环境较为恶劣,竞争激烈,所以军事开支普遍较高,是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
大唐帝国则不然,军事开支长期低于文化教育开支,殖民开拓及建设开支,在帝国政府预算中只能排到第三位。
这不是帝国政府没钱,而是没必要建立一支过于庞大的皇家舰队,选择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1886年未,大唐帝国统计的居民人口从1884年的1。21亿增长到1。276亿,净增长560万人口。
有几个因素影响到人口的快速增长,第一是建国40年后,大量第1代移民生老病死,年均230万至240万规模,并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展望未来10年,年均自然死亡的人口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到380万至400万规模,这是个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不像建国早期,大量年轻的华裔人口移民北美掀起一波波创业热潮,那时候只有人口增长,而极少有老年人亡故,所以净增长人口十分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