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勉听着朱元璋冷森森的话,浑身发凉,正心惊肉跳时,朱元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让沈勉摸不着头脑。
朱元璋背负双手朝着门外走去:“沈勉啊,不得不说,靖江王这一手想要借朕猜忌之心杀人的把戏用得实在是太狠了,若是他针对的不是顾正臣,而是李善长,亦或是曾经的胡惟庸,呵,朕可不敢容他们!”
“只是这小子知道朕有猜忌之心,却忽视了朕也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时候!若没有这个胆魄,朕如何收拢那么多武将文臣,如何开了这大明天下?”
沈勉抬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朱元璋目光坚定,大踏步而行。
顾正臣会造反?
这个把戏过了。
这些年来,顾正臣做事避过谁?
邓愈跟在他身边过,皇子也跟在他身边过,勋贵子弟也跟着过,锦衣卫的人也跟着过,说来说去,他若是有私心,若是想海外封国,呵,还用他有私心?
只要他想,朕不介意送他一支船队。
凭着土豆、番薯、玉米这些功劳,顾正臣要个海外封国不是不能给,他还犯不着寻死做出谋逆之事。
退一步,他要谋逆,那也要谋逆得起来,顾正臣身边的人手有几个朕会不知道?
萧成是朕的人,申屠敏、关胜宝也是朕的人。
徐允恭是徐达的儿子,汤鼎是汤和的儿子,他们怎么都不可能跟着顾正臣走谋逆的路。
凭着一个林白帆,一个严桑桑,顾正臣能谋逆举事的话,那大明江山也太不堪一击了。
至于句容百姓的动静,若是听闻顾正臣有危险,他们连这点动静都没有,那这里的百姓就是穷死、饿死,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要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可是顾正臣给他们的。
没有感恩之心,如何有忠孝百姓?
当然,换个地,比如上元县,你就是说顾正臣要被砍了,嗓子喊破了,也喊不出这么多人,毕竟上元县的百姓没受过顾正臣的好……
朱元璋还没到镇抚司,御史刘约的急奏就到了,朱元璋看了看,对沈勉道:“将刘约抓起来,盘问清楚他为何出现在茅山,为何出现在句容,又为何这么巧看到了句容的乱象!”
沈勉转身就去安排,呲着牙笑。
这个关头皇帝正愁没地方发泄呢,你刘约还敢跳出来!
跳就跳吧,你还在文书里有意引导是顾正臣安排的这一切,毫不掩饰地将矛头对准顾正臣。
那不好意思了,你虽然是御史,可你卷入到了靖江王案之中,谁让你好巧不巧地出现在那里呢,不管你是运气好恰巧碰到了,那也只能说明你运气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