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旗!夺旗!”楚军竭力嘶吼,拼命的向前猛冲,砍杀着路上一切可能的障碍。
无论是楚军还是秦军,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拼死求活的野兽。在马群声的呼啸声中,在漫天的滚滚烟尘中,到处是惨烈的厮杀鏖战,兵器格挡的铿锵声、战马临时前的悲鸣声、死者被乱刀分尸的惨叫声。在兵马沸腾的漩涡中,在飘扬的黑水战旗之下,血流成河!
项羽此时已经浑身浴血,死在他刀戟之下的秦军已经超过了四百多人,可却仍然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杀人机器,只是拼命的杀!杀!杀!手中大大戟纵横捭阖,每次挥出都是一片血肉翻腾,他身前一丈之处,已经没有任何活着的秦军士卒。
他前面的秦军密集的方阵,生生的被他的天生神力打出了一处缺口,马上奋力挥戟,大吼道;“夺旗。”
一名身手敏捷的楚军纵马冲向前,忽然高高跃起一把抓住了大旗,将它拉扯下来,楚军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可还没来得及庆幸,那名楚军就已经被蜂拥而至的秦军乱刀分尸,鼓足了力气的楚军又红着眼冲了上去抢了回来。两军互不相让,拼死相抵,寸步不退,小小的方寸之地竟然被尸体和鲜血覆盖满了。
而远处正在猛烈冲击秦军方阵的楚军主力见秦军帅旗陷落,顿时爆发出一阵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而与之相对的却是秦军气势一落万丈,原本就已经处于下风的秦军形势大为恶化。
广阔平原之上,铁骑横流,兵马沸腾,近八万大军在纵横冲撞。无数的旗帜在迎风跌宕,漫天的箭疾密如飞蝗,军队的前进排山倒海,士兵的喊杀声震耳欲聋。秦军的方阵不断的被士气高涨的楚军突破,一层层的消退,不断的退后。秦军士兵们仍然在顽强抵抗,却已经离失败的命运不远了。
楚军不断前进,秦军不断后退,夺下帅旗的项羽已经成功的和他的大军会合,意气风发的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
赵无忌重伤之下,不得不拖着伤躯上马亲自指挥,用尽一切办法维持着秦军摇摇欲坠的防线,却始终没有办法制止住楚军疯狂的进攻。
奔袭三天三夜本应该疲惫不堪的楚军却如同着了魔一般,狂热无比的追随者项羽不断的向前突入。
“将军,我们撤吧。”见楚军先锋已经逼近中军,一名军官急忙向着赵无忌喊道。
“来人,将他拖下去砍了。”赵无忌毫不留情的下令道。
“下令三军,死战到底,再有敢言弃战者,杀无赦。”
赵无忌缓缓抽出佩刀,努力的挺直身躯,“全军至我之下,皆与楚军死战!若有后退半步者,斩!”
秦军的坚韧和顽强远远超过了项羽的预料,他原本以为连番受挫,秦军应该早已崩溃的,却没想到在此情况下仍然没有溃败。这也激发了他心中强烈的求胜欲,愈发猛烈的向秦军发起进攻。
他心中很清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带领的这支楚军是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在偃师一战中虽然全歼了秦军,可在秦军的顽强抵抗下自身损失也极为惨重,后面虽然补充了钟离味带来增援的一万多铁骑,但已势衰。之所以能强撑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无非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以及接连取得的大胜才让士气不衰。可一旦长久,或者战事陷入僵局,很难想象楚军是否还能坚持下来。
所以他必须尽快的摧毁掉秦军的抵抗,想尽一切办法让秦军失去求战的意识。
但当他听到身后响起的号角声时面色顿时大变,这声音他太过熟悉了,正是他的老对手秦军冲锋时所用。
出营前来接应赵无忌部的王泾,终于在最紧要的关头赶到了战场。
最先抵达的不过是王泾亲自率领的五千先锋骑兵,大股部队却仍然在远处。王泾来不及等待后军,便毫不犹豫的将五千骑兵分为四部朝着楚军的后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同时让后续人马来回奔踏,践起满天灰尘,化为数股以为疑兵。
秦军援军的突然出现让正士气如虹的楚军顿时愕然,放眼望去之间一片烟尘翻动,隐隐见有旌旗翻动,仿佛有千军万马正朝着杀来,一时人心大乱。
项羽勃然大怒,眼见就要到手的胜利忽然被人抢走,这让他如何能够忍受。调转马头,正欲领军亲自冲杀来者,却被钟离味一把拉住。
钟离味苦苦相劝道;“项王,今日我军已经力竭势衰,秦军的援军已至,再强行厮杀下去已无意义,只能徒增伤亡,我们应该立即撤走。”
项羽眉头一邹,怒吼道:“滚开,就算他秦军来再多的援军,我项羽又何惧之。”
钟离味却不肯放手,仍然坚持道;“项王,这些兄弟可是我们大楚的精华,今日之势已经难以好处,在撑下去不过徒增伤亡而已。若是白白损耗在这里实在不值,不如回去修养气力后再做决战,如何?”
项羽虽然胸中怒火万丈,却也知道钟离味说的是事实,只好强压下怒火,大吼下令道;“传我军令,全军后撤。”
楚军来如风,去也如风,王泾兵少,主力尚在数里之外,这里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自然也不敢追击。与赵无忌部会合后合军一处,缓缓向西退去,进入了太仓关内。
是役,秦军死伤惨重,损失了近一半两万人马,但还算幸运的保住了大半主力,只是主将赵无忌却伤势严重,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