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推广书籍,如果没有名气加成,那么条件非常苛刻。
压价都在其次,个别出版商简直是拿方星河当傻子耍。
有些人抱着捡漏的心态,打算把出版权拿下,回国之后也不必卖力宣传,靠着自然流量能卖多少算多少。
另外一些人更恶心,承诺给了一大堆,但是合同上的推广资源全是陷阱,纯粹是欺负方星河没有能力监督。
极个别带着诚意来的,又要求方星河配合他们的宣传方案,比如出席活动、上节目、制造争议,等等等等。
总之,不管答应谁,都是放自己的血给他们吸。
他们倒也不是专门针对方星河,这年月的中国作家,就这待遇。
放别人可能就忍了,没必要跟钱过不去,可你方哥忍不了,都他妈滚一边去,这书我不在欧美出版了。
当然,面对记者没有必要这么讲,现在的国人对于方星河走出亚洲冲向欧美有一种巨大期待,他们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大困难多少不愉快,就只是盼着有一个人能够提振心气。
方星河不想嘲笑这种朴素的渴求,时代如此,何必苛责?
于是他稳重回道:“想要打开欧美市场,传播中华文化,青春文学不是好载体,影视才是更恰当的钥匙,这也是我想学习导演的核心原因之一。
《少年的我们》确实没有欧美出版计划,不过我有规划,或许是下一本书,或许是第一部电影,总之,世界终将认识我,并为我欢呼。
那一天,不会太远的……”
草,你可真TM稳重!
记者们得到这样有爆点的回答,终于心满意足,匆匆散去。
当天首都台地方新闻就播出了采访画面,嗯,形势大好——听到方星河的狂言,正常观众已经懒得骂了。
既不怎么挨骂,又能提振满天星的士气,可不是大好嘛~~~
官方的评论也相当友善,艺校夸他“理智清醒睿智深刻”自然不用提,人日社长也专门撰文,写了一篇从矛盾论引申出来的社评,把方星河简单的回应充实成文章。
文章剖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多次引用方星河的原话,真的好爱他。
其实社会影响还挺大的,不过,不太吸粉也不咋虐粉,方哥就没怎么理会,随便他们自己玩了。
当天半夜,飞抵魔都,准备第二天的签售。
魔都的媒体又是另外一个风格,他们不像首都同行那样关心政治,爱在严肃话题上捣腾,他们特别关心方星河的收入。
“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现在还有多少钱?”
第一个问题就如此冒昧,不过方星河没有回避。
“两三百万吧。”
魔都媒体一片震撼:“你赚了那么多钱,只给自己留了那么点?!”
“够花就好,而且我又不是再赚不到了。”
“那么,下一次的收入,你仍然会如此大手……大手笔的做慈善吗?”
“看需要吧,我一般不会特别刻意的去做什么,不过助学这个事情肯定要长期持续的做下去。”
越随意,越显真诚,记者们忍不住鼓掌,实在很难得。
“方星河,能不能和大家讲一下,新书希望实现的目标?”
方稳重非常稳重的沉吟片刻,然后竖起两根手指:“今年之内,冲击一下2000万册吧!”
“!!!”
惊得一众人面面相觑,张口结舌。
好了,魔都媒体也拿到了爆点新闻,皆大欢喜。
第三天再去广州,媒体又是一种新风格。
“方星河,你在韩国没有找到你的父亲方同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