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士卒在战场上厮杀,联军有骑兵,缅军自然是也有,骑兵对骑兵,步兵对步兵,厮杀越发激烈。
双方的伤亡数字都在攀升!
马上要过年,可就在这年节的前夕,却是有无数人血染疆场……
……
柳山泰看着战场上的战局演变,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然后开口说道。
“看来缅甸国王莽白还是贼心不死啊!”
“想要依靠偷袭来改变大局,他倒是真的敢想!”
联军中的将领们,多是打老了仗的宿将,他们又怎么会不防备敌人的突袭呢。
别看现在联军营中正在欢庆年节,但参与欢庆的最多只有一半人。
剩下的一半人几乎是甲不离身,枪不离手,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打仗,终究较量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战争潜力。
偷袭,取巧,或许可以稍稍挽回局面,但却是绝对无法扭转大局的。
战场的局势一点点的演变,最终,缅军的偷袭部队还是败退了下去。
被联军的骑兵衔尾追杀,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但是,联军这边在击退来犯的缅军之后,却是并没有继续追击,扩大战果,而是撤回了己方大营。
因为对联军来说,现在并不是正面强攻缅军大营的好时机!
军中主力正在欢庆年节,并且攻城的重炮也还没有转运到位,还在路上。
现在就贸然进攻的话,伤亡数字估计会非常的难看。
莽白为了将明军挡在仁安羌,可没少经营仁安羌的城防。
一座小小的仁安羌城,除去城外的缅军大营之外,城池本身也是进行了棱堡化改造。
缅军大营与城池之间有壕沟相联通。
除此之外,大营四周还有着大量的地堡,陷阱,火力点,栅栏鹿角等防御设施。
如果有的选择,没有攻城重炮的协助,联军是绝对不会贸然对仁安羌的缅军大营动手的。
……
年节过后,时间进入了大明光复五年,西历1671年。
时间飞速流逝,直到正月十七,从云南转运而来的攻城重炮终于抵达联军大营所在。
柳山泰一边安排人布置炮位,准备炮兵阵地。
一边下令大军备战,准备对当面的缅军大营发起进攻。
这段时间以来,联军同缅军之间战事未绝,但一直都只是小规模的战事。
比如说数百上千人的战斗!
这样的战斗烈度不低,但却无法影响到大局。
除此之外,柳山泰还派出联军中的精骑,以及那一只大明从南洋抽调来的热带雨林作战部队,去袭扰和断掉缅军的粮道。
为己方取胜争取更多的筹码!
随着联军的攻城重炮转运到位,决战的号角也是被敲响了。
而缅军这边也是迅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
大明光复五年,正月十九。
决战开始!
联军开始向着缅军在仁安羌城外的大营杀去。
步兵主力正面压上,骑兵在大军侧翼掠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