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燕王”可就不一样了,身份象征意义更大,就算不能理政,配备一些有经验的大臣就行了,这不是郭默能比得了的。
“官家,洛阳城地处前沿,‘燕王’殿下身份尊贵,怎么能亲身犯险,还是另派重臣前往为好。”
史弥远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自己一党的附和。
“薛卿,你以为史相所言如何?”
赵扩没有直接跟史弥远争论,而是又对准了薛极。
笑呵呵的,似乎根本就没有因为史弥远,一而再地反驳自己而生气。
薛极看到赵扩的眼神,莫名地感到一丝害怕,仿佛是一只老狐狸正在诱骗小白兔一样。
可是,自己经常被人在背后说“老狐狸”,怎么现在会有这种感觉?
不过,他还是组织了一下语言,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必须得把官家这次的决断给压下去,要不然今后的日子就更不好过。
“启禀官家,史相所言完全在理。郭默太过年轻,且身份不够,而‘燕王’也算是幸进之人,无论军政恐怕都难以服众吧?”
赵扩还没说话,站在文官对面的兵部侍郎孟宗政,再次出班道。
“薛尚书,您老恐怕是忘记了,‘燕王’殿下之前几次下令,都屡建奇功,连这次能收复洛阳,都是出自‘燕王’殿下的手笔。”
“您又怎么能说,‘燕王’殿下不通军务呢?”
孟宗政是老军务了,他当然有资格来说这个话。
更关键的是,孟宗政也算是半个知情人。
很明显能看出,官家这是在一步一步给史弥远一系的人挖坑啊,他也乐得掺和一把。
“‘燕王’殿下的确下了几次军令,而且的确也见了奇效,但真正落地实施的,毕竟还是郭默,还是‘敦武军’等三支劲旅。”
“在后方指挥,和在前线对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刀剑无眼,万一‘燕王’殿下有个什么闪失,是你来负责,还是我来负责?”
见到孟宗政居然敢站出来反驳自己,老薛极很是不屑,也有一丝恼怒。
他从骨子里看不上这些舞刀弄枪的人,这也是宋朝士大夫的通病。
“呵呵,薛卿真是通达之人。看来史相跟薛卿,都反对让‘燕王’或者郭默,来做这‘总督国战’之人了?”
“总督国战”,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从官家的嘴里说出来这个词,看来当年那位热血澎湃的官家又回来了。
经历过当年“开禧北伐”的老臣们,不自觉的有些担忧,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去劝阻。
史弥远和薛极对视了两眼,仔细想想,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说错什么。遂拱手称是,敬请官家再选贤能。
赵扩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竟然从御台上走了下去,在“大庆殿”里走了半圈,仿佛要将这些文武重臣好好地看上一遍。
当赵扩再次回到御台上的时候,深深地吸了一个口气,在心中默念道。
“小七啊,不要怪爹爹心狠,是时候给你加点儿压力了!”
“众卿,朕今日要通告给大家一件事情,众所周知‘燕王’殿下是朕收的一位义子,赐名‘赵昊’。那么众卿想不想知道,他本来的名字叫什么?”
赵扩再次环顾群臣,最后将目光落在史弥远和薛极身上。
“哈哈,他的名字叫郭默——”
“什么?”
“这怎么可能?”
“原来如此——”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吗”
赵扩高高在上,俯视着群臣,欣赏着此时此刻群臣的众生相。
突然,他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