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位老师傅走过来让我看看。
“老人家,你们来必做成这样,我们是又来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没有房屋住,不能让灾民在野外风餐露宿,起一个遮风挡雨的作用。”
“先生,你说就是做粗糙点?”
“对,竹蔑上没有刺就行,听说你们对这个还有些想法,说说看。”
十几位都看了一个老人一眼,这个老人姓风,叫风豪。是助理风土的爷爷。
“先生,是这样的,一般的大灾大难,都有风雨,而且有时候是持续的暴雨,你说用桐油纸,我不知道你说的桐油纸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风土在旁边翻译。
“桐油纸就是用昨天你们给我的那个灯树果子榨出来的油,把纸浸泡一遍,可以挡风,也可以挡雨。”
风豪听到他孙子的翻译之后,立刻来到了他们做的鸭棚前面,指了一下周围,并认真地解释。
“大灾大难的时候,如果有暴雨,都伴有强风,你是说把桐油纸附在上面,用绳子绑住,那么大的风,老夫估计不行。”紧接着他的开始解释起来。
我听到之后如醍醐灌顶,看来是我想的太简单,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区别。
“老人家,那你是如何解决的?”我只好虚心请教他们,既然能想到问题,肯定就能解决问题。
“全部用双层,把桐油纸夹在中间,竹板四角,要很好固定,用绳子从那头到这头固定好之后,任何风雨,都将会安然无恙。”他边说边在鸭棚上比划。
“爷爷,在衔接之处不是有缝吗?风雨大,还是能灌进去的。”
“后山镇不是有一种树吗?它的树皮刮了还能长,这种树皮有个好处,就是干了,你就绑在上面,遇到雨水它能膨胀。”
“那就按你们所说的做,不过我有一个建议。”
“先生,你说说。”
“你们可以实行流水线制作,至于做多少?只要上面没有喊你们停下来,你们就一直做。”
“什么叫流水线?”大家都听到有些茫然,从来没有听到这个词儿。
“你们不是要从山上砍竹子吗?砍了之后要拉下来,拉下来后,你们要进行分解制作,还要进行熏制,如果你们要是从山上砍下来进行破解,熏制,分解制作,那不是很麻烦吗?”
“你们就按这样砍竹子的砍竹子,运竹子的运竹子,破解竹子的破解竹子的,熏制的熏制,最后再进行成品制作,所有的工作全部分开,但是你们要制作一个标准,不能大的大小的小。”
“每一道工序多少钱,大家都制定一下,你们告诉我,订制后下来到成品做出来要多少钱就行。”我看到巴扬带着一个青年走了过来,很像丛叶。
“先生。”这个青年快步走过来,握住我的手。
“丛木树?”
“先生认识我?”
“不认识,但是你很像丛老,你怎么给他安排到这儿来?”
丛木树和巴扬相视一笑。
“我们是同学,我跟爷爷说过,去大华自治区最贫困的乡镇,后山镇就是这样的。”
丛木树说的很有自信,说实在的,我挺佩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