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妮嫁鸡随鸡的跟着一起来,也没嫌弃油麻地的餐厅不够档次,但习惯性的要丈夫照料摆筷,吃东西也挑三拣四,更不关心生意。
沈老三都拿手肘碰十一妹看八卦了。
让卫东给赘婿宽心:“自己家的电视台,老子开启轰炸模式每天反复放,不信不深入人心。”
秦羽烨这才放下电话解释:“都从来没听说过异地卖楼花,如果我们这真成了,那不是右岸的、马坎的,甚至东南亚的房产广告都可以来HK打?”
让卫东摊手:“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那些海边地产广告都冲击到了商州这种地级市。
税务大院的老头老太太没少买这种从未听说过的什么海边小城养老房,毕竟对内陆地区的老百姓,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诱惑力太大了。
最后鸟不拉屎的地方,生活方不方便那就是另说,就说有没有海吧。
但这特么可是沪海!
是无数HK中产文人的祖籍老家、
资讯台十二点半准时播出的“轻松健身”前,节目预告的时开始插播广告。
开篇就是民国时期的沪海镜头。
作为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各种欧陆风情的街道、建筑大厦到琳琅满目的挂墙招牌,绝对都不输当下的HK老街道。
港片里最有HK特色的那种到处都是横跨街头招牌,在旧沪海已经很常见了。
甚至HK就是学的沪海那套。
有轨电车丁零当啷的慢悠悠滑过镜头,斯蒂庞克也有闪现,更多还是黄包车在忙碌奔波。
BGM就是民国广播那种咿咿呀呀的舞女歌声,加上偏黄的黑白画面很有怀旧范儿。
不过只有几秒钟就切换成了彩色,还是这些沪海街道,却明显是现在循着那些老片子去找的同角度拍摄。
路人穿着比较单调,但明显没有褴褛枯瘦的,还带着沪海城里人常见的自信傲娇。
建筑街道少了以前的花里胡哨凌乱,更整洁清爽点。
主要是几十年前的道旁树现在已经蓬发如盖,非常有情调的营造出文艺氛围。
背景音乐则用了这几年HK都没沪海流行的《漫步人生路》。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
粱嘉辉在这个时候,穿着西装,手臂搭风衣,提了小皮箱出镜。
走在不同街道。
可他仅凭发型的些许变化跟西装款式调整,就能在不同场景演绎出民国味儿跟现代游子归乡的不同形象。
让人看了就不由自主恍惚,他到底是走在民国还是现代。
眼神更是在踌躇满志和感伤怀念中切换。
色调和光影把时代气质和诗意美学融为一体,最后走在已经成型的徽派社区主干道上就成了细腻大气。
似乎已经有些千山万水归来的感叹中,坐在石桥边的长椅上静静微笑。
终于在柔美的淡淡歌声中,响起唯一的画外音台词:“我的家,在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