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他才摆摆手,道:“我的法阵,乃是一把钥匙。而在今天,我们只是尝试着将我打出来的这把钥匙插入一个锁孔,确认钥匙用户锁孔并没有不匹配的地方。但是,这把‘钥匙’,是不是完全切合这把锁,能助我们打开那道大门,还只是未知数。”
“实证完成了,可我们的求索,才刚刚开始。”
他不顾自己衣衫不整,向前走了一步,道:“真正的结果,还在‘明日’。”
这句话一语双关,即是说,这次实证的结果需在明日才能看到,也是在说,这个对撞法阵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这也是真话。在地球上,通过开发新技术,更新人类的“观察手段”,也是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这种诺贝尔奖,往往需要等这个新技术引发的进步发酵之后才能颁发。
PCR技术在1985年发表,而它的发明者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间足足有八年。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速度了。195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是因为获奖者在1935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这之间隔了将近二十年;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关键仪、辅助人类发现璀夸克的仪器“多丝正比室”,是1968年发明的,其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在1992年。
以灵气宇宙实验难度还有仙盟以往的研究速度,王崎很乐观的估计,自己想要拿到和诺贝尔奖等值的“祥瑞之典”,应该要等上五十年到一百年吧。
放在地球,足以熬死两代诺贝尔奖陪跑者的时间。
有修士回应:“那我们等到‘明日’便好。”
——我们就等在这里,等待第一批实证的结果。
——我们是修士,寿元悠长,不管是多久,都等得!
当然,若是能够证明缥缈宫现有道路错误,或者证明他们但再元灵气环境下进行对撞实证行不通,那么王崎获奖的时间应该能够提前一些。
王崎点点头:“多谢各位。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处理数据了。若是有兴趣等的朋友,请自便。”
说完这句话之后,王崎径自盘膝而坐,悬浮在半空之中。黑色的雾气从他衣裳上剥离,将他包裹起来。在兽机关的辅助之下,他体内的法力延伸而出,顺着空气当中不可目视的兽机关组成的数据线,连入那个神道算器。
检索,开始。
那是,海量的数据。
在地球,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次对撞产生的数据,就足够全球的物理学家处理几个月的时间。王崎就算拥有神道算器,只做初步处理,也需要好几个时辰。
但是,才一刻钟,他就震惊的睁开双眼。
“那边那个……什么……严先成?报一下乙辛子探测层的可读数据?”
好像……好像……
好像天道哥在打我脸啊?我刚才不是说了不可能一次出有用数据的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 痕迹
王崎自己是不相信自己手中的数据的。尽管他现在手中的数据,并不能用“SSR”之类的来形容。但是,若是用抽卡游戏比喻的话,那至少也是个有点稀有的“实用SR”。
第四代中微子存在的痕迹。
中微子其实无处不在,并不难找。就比如说,人体的生理反应,就伴随着钾—四十同位素【英文写作40K】的衰变。钾—四十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常量元素,每个人体内都有很多。
而这种衰变,每天大概都会产生四亿个第一代中微子。
地球上的一个常规核反应堆,每秒钟就能产生六万亿亿个中微子,每秒钟大约就会有三亿亿个中微子伴随阳光,穿过人的身体。甚至根据计算,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就有多达三百三十个中微子。
由此可见,中微子在自然界当中的数量。
中微子很多,但是难以探测。和零号元素气体一样,它几乎不与外界产生电磁相互作用,无色,甚至能够轻易穿过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的间隙,在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对于宏观世界的人来说,这种粒子根本就是“隐形”的,不可感知的。
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中微子探测装置,都是体量巨大的家伙。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它的探测器,乃是一面由十五万块纯铅的砖块构成的“粒子捕捉墙”,每一块铅砖的重量为18磅。当中微子进入捕捉装置后,就会产生其他粒子,同时留下条纹痕迹。而该实验室又有无数机器人,就为了时刻检索这块砖墙上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