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类就没有办法观察到它了。
这也就是“测不准”最通俗的原理。你想要观察一个电子,那就必须向这个电子发射一个光子或者另一个电子,可这个电子又会将这个撞开,改变被观察电子的位置或者速度。
这就是微观和宏观最大的鸿沟。
至少地球上的科学家,是想不出如何绕过这一道鸿沟的。如果想要在不改变电子的情况下,就必须找一个比被观察电子小很多的玩意——它甚至需要比夸克还小——去撞击那个电子。这样倒是不会改变那个电子的位置与动量了。【夸克和普朗克质量还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很有可能并不是最基础的粒子】但是,如何观察那个比夸克还小的东西,反倒成了一个更大问题。
当然。在这之前,地球人还得面对“连电子都控制不了,如何控制比夸克还小的东西”诸如此类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这对神州宇宙来说并不是不可跨越。
灵气这个对于地球科学家来说纯粹就是扯淡的物理量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灵气广泛的存在于宇宙尺度到普朗克尺度的所有尺度。而它“趋向有序”的特性,使得它能够与人的意识产生互动。理论上讲,仙人有深入比亚原子尺度更微观世界的可能性。仙人能够发现亚原子尺度以下的纠缠态,将灵识修成超光速传递信息的“仙识”,依靠的就是这个宇宙的这一规律。
——当王崎知道所谓的“踏出长河”之类的境界时,就对贝尔不等式的结果有了隐约的猜测。
当然,如果仅仅“能够观察”,其实也未必能够理解。这就像是仙人口中的“时光长河”一样。在今法修眼中,那分明是引力引发的物质不均匀以及运动规律的改变,但是在仙人眼中,那就是“暗礁无数的河流”模样,因此在他们眼中,宇宙的时光就成了河流的模样。
这也形成了今法的一个原则——但凡是肉身感应到的数据,都不能作为最直接的证据,必须交由仪器测量。
人脑、人的意识,毕竟是一个混沌的系统,种种概念在思想当中很容易发生意外的关联,使得一个本应“没有形象”的物品在人脑中形成一个“主观的形象”,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
这就像你的电脑,无缘无故的将两个文件设定成关联文件一样。
当然,这一些事情和现在的王崎还没有关系。他并不打算深入原子的层级,而是想要知晓玄思体细胞的结构。
“嗯,从根子上来讲它们都是‘植物’,属于植物界。只不过,它们是被强行遏止住了细胞壁和叶绿素,从‘生产者’转变为……依赖灵力而存在的特殊植物。”
“不过,提出细胞壁我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不提出叶绿素的话……”
“有点好奇和在意啊。”
“另外,细胞膜较薄,信道发达……靠的是什么?离子通道?还是别的什么?”
“正是因为细胞膜上的信道,所以它们之间存在这一些初级的交流,小范围的有序就得以成立。”
“而小范围有序成立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的形成较大范围的趋同性、关联性。然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灵力系统……同这个集群系统传递信息,使之更加有序……”
王崎并不用了解这个玄思体的方方面面。他只需要了解其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就行。
这就像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明白牛顿力学,但是他们依旧会走路。
更何况,这个集群系统的根基——神道系统论,还是他和辰风一起弄出来的,他同样熟悉。
很快,王崎就将自己的法力灌注进这些玩意里面。
弥适时的出现,对着王崎翻了个白眼:“你真不怕自己疯掉?”
“这些玄思体还很原始,目前只有单一菌群,还不能执行什么特别复杂的计算,每一个‘聚落’也就每秒钟一百次浮点运算的样子,这个桶里面一共也才一百个不到‘锥体’,计算力大约是每秒钟一万次浮点运算。”王崎说道这儿,点了点自己的脑子:“人脑,平均水平是每秒五亿亿次,我是个天才,脑力只会比这个更高。然后作为一个金丹期修士,我的魂魄计算力同样高于这个数字。”
“可能您的身体能够让我的人格崩溃,但是这些东西还不行。”
陈由嘉不满的哼声从王崎身后传来:“你们不觉得你们的措辞很古怪吗?”
王崎赶紧表示自己很无辜。他转而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说起来啊,由嘉,你转化修法的事情,成了没有?”
王崎想要推广自己数据化修法的第一步,当然就是将陈由嘉拉入坑。
数据化修法的基础有两个,一是万法门的修法《爻定算经》或者爻定算经的进阶功法天位功、相宇天位功等等,另一个就是兼修天演图录。另发,法基、金丹也必须是算器理论为基础。
这种弟子,最多的就是万法门的了。
陈由嘉刚好符合这一条件。而且,她的法基设计曾经参考过王崎,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照搬王崎的经验。
而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天演图录的修为提起来。
关于这一点,王崎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在仙院的诸般功法当中,天演图录虽然被放在传功殿后殿,但是却没有任何考核,说明门槛很低。而辰风、艾轻兰的主修功法都是天演图录,在这一点上指点陈由嘉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