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海盐的晒盐场蜿蜒几里,有海沙,有水泥地,正处七月,夏日炎炎,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粗盐。
看到这些盐,几人眼冒精光。就像见着了黄金白银。其实也与黄金白银差不多,虽然说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盐晒得更多,然而为了不冲击大宋其他煮盐场地,出的盐更多是出海,卖到辽国、高丽、交趾、南洋,回来的当然是数不尽的黄金白银!
这个时代盐就是财富,这个盐场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不为过。海州每年四五百万贯的收入,有大半就是它的贡献,这还是为了保密需要不敢随意扩建的结果。
为了保密,当年盐场出来的时候。朝廷中知道这一件事的也就赵殒与司马光,后来因为需要。又告之王安石与三司使韩绮。至如今,负责保护盐场的则是郭逸的海军。就地围了起来;而负责海贸的则是
轼。
据苏轼说,等海军再扩建,在南边圈一块地,届时顺便又建起一个这般大的盐场,收入估计会更多。
赵颍听得眉开眼笑,说岂不是要翻一倍?
苏轼这才解释说没那么多,因为还得考虑到市场原因,一旦出盐更多。价格也会更低。当然,如果开辟更多的市场,多一倍也不希奇。
众人大为吃惊,特别是王安石与韩绎,甚至有点沮丧,他们在朝廷忙里忙外,一年也不过多增了一两千万贯,人家随便搞一个盐场一年就差不多上千万,天理何存?
难道这就是沈欢所说的,发明创造更利于创造财富?
一时间,众人心思繁复起来。
七月十二。
巡视海军。
这次参与巡视的人更少了,由郭逢带着。赵顾、司马光、沈欢三人尾随,王安石等人让赵殒找了个借口打发出去。
海军,寄托了赵殒北伐燕云的希望,在没有成功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毕竟是一个三司财政外的产物。他再信任王安石,也怕他身边的人多嘴泄露出去。
郭逡的为主持人就不必多说了。沈欢是提议人,奏章当时由司马光呈上,当然没有隐瞒的必要。
海军的基地在东海县南边的一个港湾。陆地方圆十多里都让郭逸圈了起来,重兵把守,不放一个闲杂人等进来。
港湾很大,一眼看去,数百船只停靠在海上,有静止的,也开动的。士卒刮练的呐喊声冲天而去。
一大早,迎着旭日,赵殒一行人站在高坡上,看着雄伟壮观的船队。他的胸膛震荡得厉害,胸中就像有一口气要奔腾宣泄而出。
“联的海军呀!”赵颍激动得脸色涨红,喃喃地念叨着,“联的海军呀!”
司马光闻言却有点皱眉,说实在的。他不大愿意天子动不动就动刀动枪,虽然说收复燕云是他们君臣祖辈的理想,然而现在大宋财政虽然比前几年要有所好转,可一旦动起兵戈一呃,没这个钱动兵戈。
三军一旦开动,钱粮兵马,那个耗费非常惊人,动辄就要几百上千
!
作为宰相,司马光情知朝廷的财政状况不允许主动发起战斗因此他说不上喜欢不喜欢这个海军,不过当年他在朝堂受大挤压,沈欢呈上这个投天子所好的奏章,又一再向他保证不需要国
想了想,司马光转头看向郭迹。道:“郭将军,这等兵卒可有一战之力?”
郭逡呵呵说道:“相公也在陕西做过地方官,想来也通晓一些兵阵之事。五万兵卒。无论放到哪,都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司马光更不悦了,他本希望郭逡说力量不足,也好打消官家那膨胀的信心,没想到却是得到相反的结果。
果然,赵殒闻言顿时眼睛一亮,道:“郭将军。你之前不是跟联说海军力量还不足以作战吗?”
郭透答道:“陛下,臣说的是船只不够,无法迅速从海上登陆。如果单说兵员的力量,臣敢说,这五万兵卒的战斗力不下五万精锐禁军。这三四年来臣日夜操练!还总结了一些在西北战阵的经验,如果五万对五万,臣敢说决不输于西北的禁军!”
“好好!很好!”赵殒大为惊喜。大宋军队差不多上百万人,蔡而大半都是厢军,平日几乎不练小与乌合之众差不多。
能战的也就三十多万禁军,现在听到郭逡不声不响给他增添了五万禁军的力量,怎能不欢喜?
司马光却大为担忧了,朝廷一直奉行的都是强干弱枝的策略,除了西北与北边,地方上还没有哪股禁军超过五万的力量。现在突兀地在东边出现,领军之人是武将,还秘密存在不受枢密院管辖,作为文臣。没理由不忧虑。
他担忧地看向沈欢,这海军是他鼓捣出来的,有什么问题应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