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明末皇族的悲惨下场 > 第31部分(第3页)

第31部分(第3页)

“大人,除了这些货物之外,我更是从欧洲搜集了大约1。2万种书籍,这里面可能有重复的,但是估计重复的不多。您可以派人验收,如果是您的收藏中没有的,是不是可以。。。。。。”何塞老头露出了金钱的光芒。

肖图白笑着说道:“如果你的书籍,属于我没有收藏的,那么恭喜你发财了!”

何塞心花怒放:“大人请您去验货吧!”

肖图白点头,令市舶司的翻译人才,去给这些书验货。

而接着何塞又道:“除了书之外,还有人!虽然,里面没有杰出的人才,却有不少能够制造玻璃、火枪、火炮的工匠。。。。。。也有一些裁缝、木匠、铁匠之类的普通手工业者。他们大多数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哪怕没有技能也属于年轻力壮的。我与他们签署了10~30年年的卖身契,将这些卖身契转让给你,既可让他们免费给弄劳动10~30年!”

“多少人?”肖图白问道。

“一共有300多人!”何塞老头说道,“除此之外,我还找到了30多名翻译人才!不得不说,精通中西方语言的,比掌握高深技艺的更罕见!”

肖图白点头道:“这还是中西方交流不够导致。将来,还要看靠你这样的文化交流使者牵线搭桥,让欧洲与中国文化交流更频繁,我相信,这种交流对双方的经济、科技、文化,都有巨大的益处!”

何塞老头不由被吹捧的晕乎乎的。

事实上,他在欧洲拐卖人口,干的几乎是奴隶贩子一般的勾当。不过,欧洲主流的奴隶贩子从非洲捕捉黑奴,是靠着暴力手段。

而何塞老头,从欧洲弄“白奴”很简单——给口饭吃,就可以让这些、快要饿死的破产者,会为了一块面包,而乖乖的签署奴隶契约。

此时,欧洲国家的奴隶契约是合法的。一直到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才逐步动摇了欧洲的奴隶制度。

肖图白说道:“我们的协议,长期有效。货物、书籍、人才,只要你能够长期供货,我便能够慷慨的付款!”

第六十三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

在13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一个叫做“文艺复兴”的现象,表面上是复兴欧洲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知识,实际上却是通过海量学习阿拉伯、中国、印度等等文明的先进文化,来完成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说句不好听的话,在13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知识也是不太了解的,还是十字军东征阿拉伯,从阿拉伯人的图书馆中,获得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书籍,才让欧洲人重新获得了古典文明的传承。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不久,中国在明朝末年,也发生了名为“西学东渐”的现象,这种现象既是西方的思想、学说,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明末的“西学东渐”原是中华文明中一些开明读书人和统治阶层,有意海纳百川,吸收西洋文明养分,来充实自身。这种吸取养分的过程,对于一个文明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不过,明末的西学东渐过程,在满清入关后被中断了两百多年,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了第二次“西学东渐”!

而明末的西学东渐,是中国拥有经济文化强势,主动吸纳西方文化对于自身进行优化。而清末的“西学东渐”则伴随着一系列残酷的殖民战争和经济掠夺。

明末时期发生的第一次西学东渐,大约翻译了两三百部西方著作。这里面宗教、军事、天文、数学、农业占据绝大部分。

而何塞一次性搜罗了1万多本西方的书籍,比明朝历史上的西学东渐,传入中国的书籍要多几十倍。

这不得不说,是金钱的魔力作祟!

关于欧洲的1万册各类的书籍,经过市舶司的翻译人才的不断的清点,绝大多数都是没有重复的。

事实上,天津市舶司此时可谓是整个大明朝最开明的一个政府部门,因为翻译人才的稀缺,所以市舶司并不限制翻译人才的国籍,基本上是唯才是举。

整个天津市舶司的翻译团队中,翻译家人数有40多人,其中大明本国的翻译家只有11人,剩下的30多人都是外籍人士。

日本人、朝鲜人、蒙古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瑞典人,等等各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翻译人才,纷纷受聘与市舶司。

经过市舶司的翻译家清点、归类,那1万多册西方书籍中,虽然有大量无意义的神学、小说、诗歌。

不过,地理、数学、自然科学、矿产、化学、物理、机械之类的科技书籍也有1000多部。

大多数图书,都是欧洲发行量比较大的著名刊物。

比如16世纪地理学的巨著《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