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蒸菜档口的玻璃柜开始流转客人。穿校服的女孩踮脚盯着水晶虾饺,透明的面皮下隐约可见翡翠般的马蹄碎。"阿姨,能不能给我看看馅料?"她举着五块钱硬币,刘海沾着豆浆渍。
陈嫂子笑着揭开蒸笼,晶莹的虾饺躺在荷叶上颤巍巍的。"这是用珠江口现捞的银虾,"她夹起一个虾饺轻晃,"听得到里面弹牙的声音吗?"女孩凑近时,蒸汽在她鼻尖凝成细小的珍珠。
转角处,退休教师梁伯端着保温杯踱步。他停在陈皮红豆沙前,深褐色的豆沙里沉睡着点点金桂。"这甜度像不像四十年前我在香港茶楼喝的?"他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沿刻着的"1984"字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厨突然传来瓷盆碎裂的声响。吴老师傅冲出来时,面点王正蹲在地上捡拾摔烂的虾饺模具。"老家伙又犯糊涂了。"面点王把碎片扫进箩筐,"上月他做的伦教糕发酵过度,害我们赔了两桌客人。"
---
傍晚的火焰
暮色浸染酒馆时,炒锅的嘶鸣达到高潮。陈嫂子将裹着蛋液的酿鲮鱼滑入油锅,金黄的鱼皮在热油中舒展如蝶翼。"要等表皮定型再翻面。"她边说边往锅里撒了一把顺德自产的香菜籽,青烟顿时裹挟着辛香窜起。
老王头抱着孙子挤到灶台旁,小满举着筷子在蒸腾的热气里张望。"爷爷!为什么吴老师炒菜不用锅盖?这是镬气秘诀。"吴老师傅掀起锅盖的刹那,啫啫黄鳝煲迸发出琥珀色的油花,紫苏叶在热浪中翻飞如蝶。
此时二楼雅间传来高跟鞋叩击木楼梯的声响。打扮精致的糖水西施端着青花瓷盅下来:"听说今天有冬瓜盅?"她目光扫过角落里打包的煲仔饭,嘴角微微扬起。面点王在后厨悄悄把最后一份虾饺装进礼盒——那是给楼上新搬来的美食博主的。
---
深夜食堂
23:47,砂锅粥的咕嘟声成为街道最后的守夜人。流浪歌手蜷缩在台阶上,破吉他盒里零落着空酒瓶。当他第五次拨响《东方之珠》的旋律时,醉醺醺的老张摇摇晃晃推开门。
"靓女!给我来碗艇仔粥,多加两滴花生油!"他说话带着浓重的港式口音,西装革履与满身酒气形成荒诞对比。陈嫂子舀起一勺粥轻轻吹凉,"加了顺德双皮奶的,醒酒。"
角落里的吴老师傅突然站起身,从教案本里抽出一张泛黄的菜谱。"这是我师父手抄的顺德宴客十二道。"他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道八宝冬瓜盅,要放陈皮、桂圆、田鸡还要。。。。。。"
老张打了个酒嗝,碰翻了汤碗。褐色的药膳汤洒在流浪歌手的吉他上,三弦琴弦瞬间断了根。"阿妹!陪我去维港看日出吧!"他摇晃着要拉人走,却被面点王用扫帚拦住。
此时街道对面亮起霓虹灯,"顺德人家"的招牌在夜色中流光溢彩。陈嫂子望着空荡荡的酒馆,把最后一份姜撞奶放进保温箱。灶台上还剩半锅没揭盖的椰子鸡火锅,枸杞叶在汤底舒展如沉睡的翡翠。
---
接下来故事将聚焦于老李酒馆的特别事件:清明节前夕,陈嫂子收到已故母亲的信件,信中藏着一道失传的顺德古法菜谱。当她颤抖着展开泛黄纸页时,后厨飘来熟悉的陈皮香——那是二十年前母亲在祠堂亲手熬制的蜜饯配方。
---
希望这个充满岭南烟火气的市井故事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需要调整某个段落或补充更多细节,请随时告诉我。
喜欢老李小酒馆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老李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