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灰色的云层低垂,犹如一场未曾结束的梦魇。
日军宣传部门的会议室中灯光刺眼,空气紧绷如拉满的弓弦。
负责讯息处理的佐藤次郎冷静地站在一角,注视着桌上的文件,仿佛它们是一个需要解开的复杂谜题。
“佐藤,这是什么回事?”他的上司脸色如同翻动的风雨,语气中蕴含着不言而喻的怒火。
迟到的捷报,他心心念念的战果未能如期投递,已使整个部门陷入紧急态势。
佐藤平静地将一份表格递至桌前,声音如同长风吹过平原:“需要核对三个支队的伤亡数字是否统一。”这句话看似谨慎,却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信任的裂痕。
上司怒火中烧,猛然拍下桌面,文件堆震颤,“胡说!我立刻要结果,造假也要给我完成!”佐藤眼神中浮现几分暗淡
然而,他心底的策略已悄然生根,制造混乱,推迟时间,并在数据的假象中构筑难以察觉的谎言。
他想到,谎言越庞大,越需要更多谎言来支撑,仿佛这场戏剧的布景,愈发复杂迷离。
与此同时,在新一旅旁的医院内,王瞎子静静观察着周遭的一切。
药包传递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再安全。
守卫日益严密,风险如影随形。
他迅速调整策略,用中药剂量变化传递信息。
三钱黄连代表“紧急”,五分朱砂表示“停止联络”,而某个清晨高桥收到了一剂二两当归。
信息如闪电般在他脑海中划过,暗示着“有新渠道开通”。
黄昏降临,一名伪装成清洁工的朝鲜劳工悄悄递给高桥一把钥匙,仿佛将未来的可能性掌握在手中。
这是通向旧消毒室储物柜的钥匙,一道新的密道,仿佛黑暗中悄然开启的门扉。
同样的夜里,高桥在病房中巡查,发现一群轻伤士兵围坐一处,小声传阅一张写满汉字的纸。
那是《实录》第二期的手抄本,字里行间流露出如荒野风暴般的回响。
一个士兵抬头问他:“医生,你说我们还能回国吗?”
高桥停顿片刻,心中流淌着某种无法言喻的感情,但脸上依旧维持着职业性的平静:“能回去的人,得记住路上见过什么。”简短的回答如悄无声息的教诲,让人宁静又焦灼。
随后,他悄然在值班表上修改,为自己安排了连续三晚值守东区病房,仿佛意图守护某种易碎的信念。
另一边,东方闻音在整理阵亡战友遗物中,意外发现那封未寄出的家书,字里充满无法抵达的温情与告别。